陈诚悍将夏楚中,抗战神勇但人品极差,败退到台湾无力养九个孩子。
乱世之中,置身于腐败的政权,如果缺乏信仰与人格,即便能打,也可能一时得势,但最终难逃恶名与身败名裂的命运。掌握武力的人一旦失去道德约束,嚣张作恶几乎不可避免,堕落会愈演愈烈,不自觉自省,终将因恶而倒,或被恶反噬。在国民党军中,这类将领并非个例,他们的个人沉浮,从侧面映射出国民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暗黑轨迹。夏楚中便是典型代表——一位抗战神勇、但人品极差的将领。
1904年5月30日,夏楚中出生在湖南桃江县武潭镇大志村的贫寒农家。少年时期,他踩着草鞋往返三十里山路求学,16岁考入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在汉阳兵工厂任技术员。1924年春,一纸黄埔军校招生简章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乡贤保荐下,他南下广州,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员。
军校毕业后,他从教导二团排长起步,在东征北伐中崭露头角。1926年北伐攻打南昌时,他担任攻城队队长,右臂中弹受伤,蒋介石亲发500元慰问金。伤愈后,夏楚中敏锐察觉叶剑英的反蒋倾向,及时报告蒋介石,从而获得信任,被任命为第二师补充团团长。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他调任教导第三师第二团团长,后因告密获陈诚赏识,成为第十四师四十旅少将旅长,开启了军事生涯的黄金期。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夏楚中率第98师驰援上海南翔前线,守卫月浦、宝山一线。在宝山保卫战中,他派遣三营营长姚子青率600官兵坚守县城,面对日军海陆空立体攻击,姚营孤军奋战七天七夜,最终全营壮烈殉国。夏楚中得知噩耗,泪洒战壕,立即向全军发出电报:“宝山虽陷,精神永存!”
这一战役虽伤亡惨重,却毙伤日军五千余人,击毙日军第三师团第六联队联队长仓永辰治大佐,成为淞沪会战中最动人的篇章。夏楚中因此获颁四等云麾勋章,升任第79军军长。此后,他在长沙会战中充分发挥军事才能,巧妙利用湘中山地设伏,多次重创日军精锐。老兵刘德胜回忆:“每逢恶战,他必亲临火线。第三次长沙会战时,将军的指挥所距前沿不足千米,弹片削断旗杆,他纹丝不动。”
夏楚中成为抗战期间与日寇作战最多的国民党将领之一,其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受百姓爱戴。每次作战,他的地图上始终插着一枚红旗,标记故乡桃江,彰显对家乡的牵挂。
抗战胜利后,夏楚中升任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然而,内战阴云笼罩全国,他的命运随腐化而急转直下。1946年,他任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兼青岛防守司令。1947年临朐战役中,夏楚中因腐败无能,未能增援友军,导致李弥部几乎全军覆没。此外,他在青岛任职期间虚报兵员、冒领军饷、私吞日伪资产,中饱私囊,家庭生活迅速富裕起来,却在军中造成极大恶感。
夏楚中荒淫无道,好色成性,甚至强行侵害富家女子,部下劝谏反遭打压。他政治投机、见风使舵,对上级阿谀奉承,对下级颐指气使,被士兵私下称为“夏阎王”。1947年10月,蒋介石亲下手令,夏楚中被革职查办,但在陈诚暗中运作下,仅被免职,未受实质性惩罚。赋闲期间,他写下“将军但觉妻儿累,世乱难投乞米书”,透出落难失势的凄凉。
1948年底,夏楚中带妻子和九个子女离开南京,先居香港,后受陈诚邀请赴台任职。然而,他到台后被安排在偏远荒凉的东部防卫司令职位,军权有限,装备陈旧,收入微薄。为了维持家庭,他放下将军身段,在眷村小集市摆摊卖书画与对联,生活清贫。
尽管晚年窘迫,他始终保持对家乡的深情,常给子女讲述抗战故事,托人让长子秘密回湖南桃江取故乡泥土,每日捻土摩挲,怀念故乡。1988年12月28日,夏楚中在台北病逝,身旁放着那包故乡泥土,实现了他生前对故乡的最后牵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