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案的枪声刚落,台湾军政界就掀起一场暗战,而身处漩涡中心的周至柔,正面临着来自蒋家内部的致命算计。
![]()
周至柔是国民党军中的实权派,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一路从基层军官做到参谋总长,手握军队核心指挥权,更是蒋介石倚重的空军元老:抗战时期他主持空军建设,退守台湾后又牵头整顿防务,1949年守住台湾的关键阶段,他主导了空军运输和防务布防,算得上是“守台”的核心顶梁柱。吴石担任的国防部参谋次长,正是隶属于参谋总长管辖的核心职务,两人虽无深交,却有着明确的上下级隶属关系。
![]()
1950年吴石案爆发后,蒋经国主导的肃谍风暴愈演愈烈,人人都想借着“反谍”邀功,蒋介石的堂侄蒋国柄也不例外。时任宪兵司令部副司令的蒋国柄,一直觊觎更高权力,可始终被周至柔等元老压着,吴石案让他看到了绝佳的机会。在他看来,吴石作为周至柔的下属涉案,无论周至柔是否知情,都能扣上“监管不力”的罪名,只要扳倒周至柔,自己就能顺势填补权力空缺。
蒋国柄心里清楚,自己虽有“蒋家亲眷”身份,但宪兵系统主要负责治安、肃谍,没有直接弹劾军政元老的权限。他立刻联合“立法院”几位对周至柔不满的少壮派议员,一起炮制了弹劾案。弹劾书中核心聚焦“治军不严、用人失当”,指责周至柔对下属失察致酿谍案,并未敢捏造“通共”这类重罪,毕竟没有直接证据,反而可能惹蒋介石猜忌“构陷重臣”。
这份联合弹劾案递到蒋介石案头时,周至柔还蒙在鼓里。直到身边亲信悄悄报信,说蒋国柄正联合议员施压,还让宪兵系统强化对他住宅和办公地点的监视,甚至四处散布他“用人失当、该担罪责”的谣言,他才惊觉自己已身陷绝境。彼时的白色恐怖氛围下,一旦被卷进谍案牵连,就算不死也得丢权,吴石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周至柔整夜难眠,连日常办公都提心吊胆。
他心里清楚,蒋国柄敢这么明目张胆,一是仗着蒋家亲眷的身份,二是摸准了蒋经国想借肃谍削弱元老势力的心思。可周至柔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他立刻整理好自己与吴石的所有工作往来文件,证明两人仅止于公务接触,从未有过私下利益纠葛;同时找到同为保定系的陈诚求助——陈诚当时身兼行政院长和台湾省主席,说话分量极重,且与周至柔无利益冲突,更清楚蒋国柄的野心。
陈诚没有情绪化的“仗义执言”,而是在蒋介石面前理性进言:“周至柔掌参谋本部,防务部署从未出纰漏,吴石个人行为与统属无关,若治其罪,恐寒军中元老之心。”而蒋介石心里自有盘算:周至柔掌控空军多年,手下心腹遍布空军系统,当时台湾空军刚完成整编,正是需要稳定军心的关键时期,杀了周至柔,不仅会动摇空军根基,还可能引发其他元老的恐慌。更何况,蒋国柄的野心他早看在眼里,若真让他扳倒周至柔,蒋家内部的权力平衡也会被打破。
但蒋介石也不想完全驳了自家侄子的面子,更想借着这事敲打周至柔。他没有直接驳回弹劾案,而是召见周至柔,当面训斥他“监管不力”,却并未立即撤销他的职务。直到1952年,基于军队整编的常规变动,周至柔才正式辞去兼任的空军总司令职务,仅保留参谋总长一职,这算是给了蒋国柄一个台阶,也给了周至柔一个警告。
蒋国柄见没能扳倒周至柔,不甘心就此罢手,又继续指使手下散布“周至柔迟早会被查办”的谣言,想逼迫他主动辞职。可周至柔早有防备,不仅让亲信卫队贴身保护,还减少了不必要的外出,更借着处理防务事务的由头,频繁向蒋介石汇报工作,让蒋国柄找不到进一步下手的机会。
这场暗战持续了近半年,蒋国柄见蒋介石始终没有治罪周至柔的意思,反而因为谣言过甚被蒋介石训斥“小题大做”,最终只能作罢。1951年,蒋国柄被调往台湾省警务处任副处长,明升暗降,彻底脱离了中央军政核心,再也没机会兴风作浪。而周至柔虽保住了性命和核心职务,却也彻底看清了权力场的残酷——连蒋家侄子都敢在背后下死手,自己若稍有不慎,就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
后来周至柔行事愈发谨慎,不再像以前那样锋芒毕露。1954年,他主动辞去参谋总长职务,转任“总统府”参军长,远离了权力斗争的核心(注:侍从室已于1949年裁撤,相关职能由参军处承接)。
吴石案的牺牲者早已载入史册,可这场余波里的权力厮杀,却更显乱世权力场的冰冷。周至柔凭借自身的谨慎、盟友的理性相助,以及蒋介石基于局势的权衡,躲过了一劫,可那些没那么幸运的人,早已在暗战中沦为牺牲品。历史的真相,往往就藏在这些不为人知的权力博弈里,让人唏嘘不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