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军元帅一战成名!连续三次访问美国之后,又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巴基斯坦宣布修宪,将其破格升为三军之首。
![]()
就在这两天,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签署批准了第27次宪法修正案。
这份修正案除了要设立联邦宪法法院、对军事等条款进行修正和调整之外,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内容,那就是将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的职务更名,改为“陆军参谋长兼国防军总司令”。
这也就意味着,巴基斯坦军方统帅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已经到了比肩总统的水平。
而现在这个三军之首,就是此前出现在大众视野的穆尼尔,接下来他将统管三军并获得终身司法豁免权。
这个凭借战功崛起的军方领袖,为何能撬动宪法改写权力格局?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和挑战呢?
![]()
首先咱们来说说穆尼尔的晋升之路,始于一场关键冲突的胜利。
2025年5月7日,印巴在克什米尔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涉及空战、地面炮战与无人机对抗。
巴军在穆尼尔的指挥下,击落印度6架战机,摧毁3个炮兵阵地,还击毙印度1名旅长及多名前线军官,最终迫使印度于5月12日同意停火。
这场胜利让穆尼尔声望飙升,5月10日巴总统直接将其擢升为陆军元帅,这个决定直接打破了巴基斯坦60多年来的历史。
而军事上的硬实力,也为穆尼尔的外交突破奠定了基础。
![]()
6月18日,穆尼尔首次访美,在白宫与特朗普进行一小时闭门会谈,敲定反恐情报共享与联合军演合作,成为巴军方高层罕见获此高规格接待的人物。
8月,穆尼尔再次受邀访美,和上一次相比更具争议性,他不仅会见美军参联会主席凯恩、见证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换届,还在佛罗里达的晚宴上对印度发出强硬核警告。
印度对此十分不满,但谁也没想到,恰恰是这番激进的言论,为他9月的第三次访美铺平了道路。
那次访美,双方就以伊冲突后的地区协同达成共识,美方公开赞扬巴基斯坦是“卓越的反恐伙伴”。
![]()
这三次访美层层递进,从建立互信到实质合作,再到战略协同,让穆尼尔以军方代表身份,突破了巴基斯坦文官政府主导外交的传统,也为国内权力升级积累了足够的外部背书。
也就是说,11月的修宪并非偶然,而是巴基斯坦军政权力格局长期演变的结果。
这次第27次宪法修正案,核心就是为穆尼尔的权力“正名”。
一是将原本仅管陆军的“陆军参谋长”,升级为统管陆、海、空三军的“国防军总司令”。
二是废除存在42年、近25年始终由陆军人士担任的虚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更关键的是,新增终身司法豁免权,使其免受任何刑事起诉,同时设立由行政机构遴选法官的联邦宪法法院,削弱最高法院的独立性。
![]()
这样的权力调整,在巴基斯坦议会中居然呈现了一边倒的通过态势,从11月10日的表决到13日巴基斯坦总统签字生效,这看似是“效率惊人”,其实是文官政府对军方的全面妥协。
巴基斯坦军方本来就拥有深厚的政治影响力,穆尼尔的战功与外交成果,更让军方声望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国内的“稳定支柱”。
尽管还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这些声音依旧不够浑厚,无法阻挡修宪进程。
现在穆尼尔的任期已经从原本的3年延长至5年,这说明他将稳坐三军统帅之位直至2030年,累计任职时长将长达8年。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穆尼尔的“破格加冕”,虽然暂时凝聚了国内支持,却也埋下多重隐患。
![]()
首先是核言论引发的地缘紧张。
8月访美时的强硬表态,被印媒大肆炒作“核威胁”。
10月25日,印度启动大规模军事动作,在印巴西部边境集结陆海空三军,10月30日至11月10日举行代号“三叉戟”的联合军演,演习区域直指争议的锡尔克里克海域。
印巴边境的军事对峙再次升温,穆尼尔的核警告或许只是为了震慑,但还是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误判。
其次是外交关系的平衡难题。
美巴关系升温期间,外界对中巴“全天候伙伴关系”的猜测愈演愈烈
![]()
穆尼尔三次访美聚焦安全合作,更是让巴基斯坦陷入“选边站”的舆论漩涡,如何在中美俄南亚博弈中保持平衡,成为了必须面对的挑战。
最后是国内治理的深层困境。
巴基斯坦25%的贫困率长期居高不下,而修正案并未触及经济民生等核心问题,反而将权力进一步集中于军方。
穆沙拉夫时期军政府统治的阴影,让不少人担忧巴基斯坦会重回“军事主导”的老路。
总的来说,穆尼尔的8年任期,可能不仅仅会决定巴基斯坦的未来走向,也将持续影响南亚地区的安全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