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河新闻网)
转自:黄河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周昱丽)“十四五”以来,山西省将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系统性改革与创新,在布局优化、内涵建设、产教融合及人才成长通道搭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布局结构持续优化,专业设置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通过“增、撤、并、停”等一系列措施,山西省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与资源配置得到有效提升。职教本科院校由1所增至3所,专科院校在动态调整中优化,48所中职学校停止招生,推动职业院校达标提质。同时,推动优质高职资源下沉,在23所中职学校试点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
专业结构调整紧扣产业发展脉搏。五年来,全省增设与优势产业、紧缺岗位相关的专业536个,撤销落后、过剩专业437个。目前,职业院校专业布点已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所有领域全覆盖,形成了紧密对接区域战略需求的专业体系。
内涵建设扎实推进,育人质量与关键能力双提升
山西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铸魂育人“百千万工程”,建设思政工作室102个、特色文化育人品牌1005个和思政微课10034个,着力培养“德技并修”的未来工匠。
在提升职业教育关键办学能力方面,成果丰硕。累计打造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创新团队12个,7人入选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教材建设奖17项、精品课程49门、规划教材224种。4所国“双高”和10所省“双高”及50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协同发展,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产教融合深度破题,校地企协同赋能区域发展
针对性地服务区域经济和重点产业,成为山西职教改革的突出亮点。全省校企合作共建了包括平遥牛肉、定襄法兰、上党中药材在内的66个特色产业学院,实现了产教融合从“小切口”入手,解决产业发展真问题。
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围绕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打造了大同通用航空、晋中国家农高区等19个市域产教联合体,促进了政、行、企、校各方资源有效聚合。同时,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组建了19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成才“立交桥”更加畅通,多样化发展路径成型
山西省着力打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阶梯。“中职—专科—本科”纵向贯通渠道持续拓宽,五年来,对口升学、专升本、高本贯通招生计划分别增长60%、70%和近80%。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横向融通取得进展。80所中职学校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70所职业学校建成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技能大赛、考取职业证书,建立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营造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下一步,山西将继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懈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