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三年,淮安府清河县的码头上,停着两艘丧船,其中一艘的灵主是湖南某道员,与清河县令吴棠是故交。
吴棠得信后派一名仆役送去三百两银子,结果仆役送错了,另一丧船的灵主也是位道员,叫惠征。
送出去的祭礼自然不好收回来,吴棠干脆作个顺水人情,又封了三百两银子,亲自送到船上交给故交的儿子。
![]()
然后又去另一艘船上祭拜惠征,当时惠征的两个女儿正为川资而发愁,素昧平生的吴棠的三百两银子有如雪中送炭,让她们铭记于心。
其中的姐姐将这个县令名帖小心地收藏在妆盒里,以便以后报答。
她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慈禧一生最感激的有三个人,除了刚才说的吴棠,另二个是吴永和岑春煊。
那是庚子年间,慈禧在西逃的路途中。
慈禧曾对《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的作者裕德龄说过,庚子年西行经历的苦痛,她终生都无法忘记。
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降旨让各地督抚率兵“勤王”,没什么反应。
只有甘肃布政使岑春煊,要率兵星夜勤王,总督魏光焘拿军饷、兵员不凑手来支吾他。
岑春煊急了,说那我只好独自上奏了,站起身就要走。
魏总督一听不是味儿,又把他劝住,然后当着岑春煊的面发了电奏。
兵员调配需要时间,岑春煊等不及,先带着几十名亲兵出发,昼夜兼程先到了北京。
慈禧问他带了多少人来,岑春煊说只有几十人,其余的还在途中。
慈禧苦笑不得,让他先折回张家口,迎接后来的队伍并于此处驻扎,防备俄国入侵。
而岑春煊后续部队的来路,恰好又与慈禧太后西逃的路线重合。
于是,这成为他此后飞黄腾达的一条金光灿灿的大道。
此后的半个多月里,联军攻势凌厉,武卫各军节节败退。
眼看城破了,慈禧出宫西逃,也没看到来“勤王”的一兵一卒。
慈禧刚出宫时,除了身边没跑的几个太监、宫女,还有几个大臣,并没有军队护卫。
一行人狼狈不堪。
头一天走到天黑,到了昌平贯市,才有马玉昆奉命率千余名败兵前来护卫。
这时在张家口的岑春煊,立即跑来昌平见慈禧。
慈禧太后见到这唯一前来“勤王”的地方大员,感动得哭了。
这一路走来,担惊受怕,心里终于安定些了。
有晚在一所破庙里留宿,岑春煊持刀整夜在外守卫,慈禧太后被恶梦惊醒,大声呼叫。
岑春煊在外大声说:“臣岑春煊在此护驾!”
![]()
第三个人就是怀来县令吴永,他在兵荒马乱之际,好不容易护住一锅小米绿豆粥接驾。
慈禧听说有粥,大喜:“有粥,甚好,甚好,速进。”
吴永是慈禧出京后,遇见的第一个恪尽职守,竭尽心力,差使办得十分妥贴的县令,使她摆脱以前的狼狈困顿。
除了对吴永大加褒奖,还让他一起随驾西行,不久又命他办理“前路粮台”,就是打前站,安排一行人的吃住。
这时不断有官员依附而来,加上马玉昆与岑春煊的部队,总数已经有几千人。
吴永仅是一个七品县令,好多太监品级都比他高。手里既没有人,又没有钱。
周围成天围着一群王府箭手个役、太监、大兵,围着他要这要那,一时拿不出来,就吆五喝六、举刀弄枪,头一站就把吴永逼哭了,他哪见过这种阵仗。
后来他想岑春煊手头有兵,官阶又高,就把这个差使让给了他。
这个差,说难办也难办,说好办也好办,关键看什么人办。
这除了是巴结太后的大好机会,还可以借势耀武扬威,对地方官指手划脚。
这可是办的太后皇帝的供应差使,是钦差大员的身份。
一个小小的县令,哪里知道这里头的奥妙。
岑春煊做起来,自然又是另外一副派头。有个县的县令,竟然被他逼得喝药自尽了。
![]()
岑春煊因此还巴结上了李莲英,称他为“老叔”。
因岑与吴互知底细,岑的“前路粮台”差使又是出自吴永的“保荐”,这让岑觉得很不体面。
于是岑春煊不仅不感激吴永,还有意识地故意显示他比吴高明。
在西行途中,慈禧对吴永的印象正好,岑不好说吴的坏话,就阴使李莲英在慈禧面前中伤吴永。
没多久,吴永就被外放广东,这样便没人与岑在慈禧面前争宠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