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铁修到家门口,去广州喝早茶就像去县城赶集一样方便!”湖南永州蓝山县村民老李的期盼,道出了湘粤两省数千万群众对广清永高铁的热切向往。这条串联广东广州、清远与湖南永州的交通大动脉,历经近十年谋划推进,在2025年迎来“由图变路”的关键拐点。从预可研审查到可研鉴修完成,从用地预审公示到征地拆迁准备,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全面提速,正朝着年内完成可研批复、2026年底前开工建设的目标全力冲刺,一条承载国家战略与民生期盼的高铁巨龙即将横亘湘粤大地。
十年磨一剑:从区域构想升至国家战略
广清永高铁的建设历程,是一部跨区域协同推进的奋斗史。2015年,清远市首次提出粤湘清高铁构想,为这条跨省通道埋下伏笔;2016年,项目纳入清远市“十三五”规划,正式进入地方推进议程。2018年,粤港澳合作论坛期间,粤湘渝城市“4+5+1”联席会议在清远召开,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首次发布《广清永高铁技术方案》,明确线路全长401.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总投资约588亿元的核心框架,标志着项目从构想走向技术论证阶段。
2020年,项目前期工作获得实质性突破。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专项拨款700万元支持前期工作,湖南段规划设计同步进入可研阶段,湘粤两省形成推进合力。2022年,项目迎来战略升级的关键节点,正式列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明确成为“京广第二通道”和“粤港澳—成渝主轴”核心路段,肩负起缓解武广高铁运能压力、衔接两大经济圈的国家使命。此后,国铁集团深度介入,将其列为重点储备开工项目,为项目提速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成为项目推进的“加速年”。5月底,国铁集团发布勘察设计招标公告,全线技术论证工作全面启动;8月至11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密集发布初测物探劳务分包、地形图制图等系列招标公告,可研初测工作紧锣密鼓推进;12月底,国铁集团发改部组织召开预可研审查会议,专家组赴沿线实地踏勘后形成审查意见,为项目后续推进扫清技术障碍。进入2025年,项目推进节奏再提速,5月完成可研审查,10月通过可研鉴修评审,一年内实现从预可研到初步设计定测的跨越式推进,创造了跨省高铁项目前期工作的高效范例。
匠心绘蓝图:线路站点与技术标准敲定
经过多轮论证优化,广清永高铁的线路走向、站点设置与技术标准已基本确定。根据最终可研方案,线路北起湖南永州站,向南经零陵、双牌、宁远、蓝山等县市进入广东,途经清远连州、阳山、清新等区域,终至广州北站,正线全长401.7公里,其中湖南段161公里,广东段240公里,总投资估算达951亿元。
在技术标准上,项目采用350公里/小时的设计时速,与当前国内最高标准高铁持平,建成后将实现永州至广州1.5小时直达,较目前3.5小时的通行时间大幅压缩。针对粤北湘南山区地形复杂的特点,线路设计桥隧比超90%,包含50座桥梁和25座隧道,既有效克服地形障碍,又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展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建造”的理念。
站点设置方面,全线拟设永州、零陵、双牌、宁远、蓝山、连州、阳山、清远西、广州北9座车站(含预留站),其中新建车站7座,改建既有车站3座,并同步建设广州北动车所及联络线。值得关注的是,线路将在清远“三连一阳”地区和湖南蓝山、宁远等县市首次设站,彻底结束这些区域不通高铁的历史。通过广州北站,项目可与广珠澳、广深港、广湛等高铁线路互联互通,形成“粤港澳大湾区辐射湘南、渝东南、成渝经济圈”的交通枢纽网络。
资金保障上,湘粤两省建立了稳定的出资机制,广东省承担除中央资本金外的全部出资,湖南省同步落实配套资金,形成“粤湘6:4”的出资比例。2024年12月,湖南省发改委已将湖南段纳入重大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支持范围;2025年,广东、湖南两省均在相关规划中明确保障项目资金需求,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坚实财务支撑。
冲刺进行时:2025年多项关键工作落地
2025年作为广清永高铁前期工作的“冲刺年”,多项关键节点任务相继落地,为项目批复开工铺平道路。4月14日,湖南铁路有限公司发布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咨询服务招标公告,标志着项目合规性审查正式启动;5月20日至25日,国铁集团鉴定中心在广州组织召开可研审查会议,全面审议项目技术方案、投资估算等核心内容;6月以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密集发布补充初测地质钻探、瓦斯测试等分包招标公告,精细化推进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用地保障方面,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下半年,广州市自然资源局正式发布“永州经清远至广州铁路(广东段)”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受理公示,标志着项目用地审批进入国家发改委批复程序。8月1日,广州铁路投资建设集团启动征地拆迁及管线迁改核查项目公开比选;10月10日,湖南铁路有限公司发布湖南段征地拆迁测绘服务招标公告,明确湖南段161.201公里线路的测绘任务,湘粤两省同步推进征地拆迁前期准备,为项目开工创造条件。
环境与生态保护工作同步推进。8月28日,湖南段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方案专题服务项目启动招标,项目将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要求,针对沿线生态敏感区域制定专项保护措施,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目前,项目已完成大部分前期要件办理,湖南省发改委明确表示将协同广东方面加快办理剩余前置手续,力争年内完成初步设计审批,为2026年底前开工奠定基础。
动脉通南北:区域发展迎来新格局
广清永高铁的建设,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塑。作为“京广第二通道”,项目将有效分流武广高铁运能压力,破解华南地区南北向铁路运输瓶颈,形成“双通道”互补的运输格局,大幅提升我国中南地区铁路运输的灵活性与可靠性。
对沿线地区而言,项目带来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清远“三连一阳”、永州蓝山等欠发达地区将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融入国家快速铁路运输体系,实现“一小时融入大湾区、三小时联通成渝圈”的时空重构。交通瓶颈的打破,将加速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产业转移与人才流动,推动粤北生态发展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大湾区形成产业协作链条,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广清永高铁向北衔接呼南高铁、邵永高铁,向西可经渝怀铁路通达重庆、成都,形成“粤港澳—成渝”主轴的关键纽带,将珠三角、长株潭、成渝三大经济圈紧密串联,为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发展提供交通支撑。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大湾区至成渝经济圈的3.5小时经济圈,加速区域要素流动与资源优化配置,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这条承载着近十年期盼的交通大动脉,如今已进入开工前的最后筹备阶段。随着2025年可研批复的临近,2026年开工建设的目标日益清晰,2030年前建成通车的蓝图即将变为现实。届时,飞驰的列车将穿越南岭山脉,连接起珠江三角洲的繁华与湘南大地的广袤,让“喝早茶”与“赶集市”的距离不再遥远,让区域协同发展的梦想照进现实。广清永高铁,这条凝聚着湘粤人民智慧与期盼的“幸福路”“发展路”,正以坚定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书写新时代跨区域交通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