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广播里刚播完“请注意自身安全”,下一批国人又拖着行李走进海关。官方警告挂在网站首页,可赴日航班的登机口依旧满员——矛盾从第一步就写在画面里。
![]()
问这些旅客为什么非去不可,回答五花八门:退票损失、汇率低、年假就这几天。听上去全是账面逻辑,却把国家层面的风险折现成了“看不见”。
![]()
汇率确实诱人。日元十年最低,同一张银行卡的额度,今年在东京可以多刷出一部新手机。货币贬值让买买买变成“稳赚”,消费主义给心理加了保险。
![]()
但安全风险不是静态数值。日本警察厅统计,今年上半年针对外国人的暴力案件同比增两成,而侦破率却下滑。换算到个人,不确定性远比汇率波动大。
![]()
外交部的提醒指向两个层面:一是治安本身,二是政治氛围。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把“台湾有事”写进安全报告,等于告诉选民:可以公开对华强硬。
![]()
当政治表态变成选票工具,街头情绪往往先起哄。旅客也许只想排队买抹茶冰激凌,却可能在下一条巷子遇到民族主义的泄压口。
![]()
旅行社很清楚风向。内部微信群里已经出现“别再上架北海道包机”这样的提醒,可销售又不敢停,订单取消率接近三成,再高就扛不住现金流。
![]()
航空公司动作更快。免费退改的窗口只有七天,多数人犹豫两天,算一算“损失”大于“不安”,便自动关掉警告弹窗——人类对远期风险的折扣率,总是比数学公式夸张。
![]()
社交平台加剧了这种选择性失真。攻略博主晒出的永远是圣代、樱花和折扣店,很少提深夜地铁最后一班后无公交、也无警察的空档期。
![]()
另一头,抵制声音同样高频。有人贴出南京大屠杀档案、有人列举历史纠纷,评论区吵得面红耳赤。算法把对立观点推到极端,理性讨论空间被挤压。
![]()
冷静地看,个人旅游自由和国家利益并非必然冲突,而是需要边界感。边界在哪?在当事国是否尊重我方核心关切——这条线一旦被跨越,民间交流就不再“纯粹”。
![]()
经济学家给过测算:如果中国游客减少40%,日本一年或失去约5300亿日元消费。对普通人而言,这只是抽象数字;对日本政坛,却可能变成实打实的压力。
![]()
资本市场已经给出提示。高市早苗上任两周,东京股市酒店板块跌了6%,餐饮连锁也跟着下挫。钱说话,比微博热搜更直白。
![]()
心理层面也有群体惯性。三年疫情闷在家,第一波出境热像春卷油锅,一旦爆炸难以骤停。政策提醒来得再急,也要穿过“报复性出游”的滤网。
![]()
解决办法不是简单扣帽子。与其谴责个体“不够爱国”,不如把成本收益讲清楚:如果事态升级,航班停飞、保险拒赔、滞留费用……这些都是看得见的真金白银。
![]()
还应建立更及时的信息通道。遇到安全变数,能否像极端天气预警那样把风险级别分色标注?显眼、量化,且同步到订票端口,让选择建立在充分知情上。
![]()
更长远的解法在于内循环体验升级。若国内度假产品能真正做到内容饱满、价格透明,消费者未必非得飞三小时去扫货。钱包有更多选项,情感就不必在两难中纠结。
![]()
最终要承认,人们去或不去,都映射着各自的计量公式。但当那条公式中加上“主权”这一权重,答案或许会截然不同——这道题,迟早要每个人自己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