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为“感情骗子”只会编造点苦情经历,那你可太天真了。
在澳洲发生了一起堪称“时间管理巅峰”的情感诈骗案件。
一个名叫雷贝加·格雷的女子,不仅假冒癌症病患、伪造怀孕流产,还在两个男友之间游走自如,一边赚热泪,一边收钞票。
根本不是爱情剧,是一场精密操盘的“谎言投资局”。
![]()
故事的男主角叫肖恩·来福,一个在澳洲珀斯生活的普通人,有理想、有担当,愿意一天打四份工,只为了给“病重的女友”治病看癌、照顾女儿、请律师、修房子。
他是你我身边最容易共情的那类人:老实、热心、信赖别人。
正是这种“善”,成了他被利用的最大理由。
雷贝加的套路从交友软件开始就已经埋下伏笔,她以“逃离家暴的单身母亲、癌症晚期”的身份出场,标签扑面而来,既无助又鲜明。每一步都带着“引发共情”的剧本节奏,让肖恩迅速套牢了情感。
![]()
最开始的时候,雷贝加住在一辆由面包车改造的房车里,说是想过自由旅行的生活。她带着一个六个月大的女儿苏菲,全靠打零工维生,还没有医保。
肖恩听了,立马打起了鸡血。在他认知里,这不就是“需要被爱的独立母亲”吗?
他开始日夜打工,接连兼职四五份职业,甚至开Uber到凌晨,全部工资都用来帮雷贝加治病,贴补生活。
装“病”,就能让男人自动进入“英雄模式”。
更高明的是她的“走位术”:以“癌症治疗需要独处”为剂,让自己时不时“消失”,实际上是用这种方式,轮番切换不同男友之间的时间表。
![]()
在肖恩之前,她就已经在另一个交友软件上和名叫史蒂夫的男士交往上了。
这才是“炸裂”的地方,两名男友几乎同步被她掌控得服服帖帖,甚至为她花钱装修了同一套房子,而最离谱的是,装修工的身份正是男友之一肖恩!
史蒂夫从出场到掉坑,跟肖恩的剧本几乎是一模一样:同样是被她“孱弱却坚强”的性格吸引,同样在“癌症晚期、逃离暴力前夫、带娃过活”的三连击中瞬间缴械投降。
雷贝加就用“公路旅行”、“露营去流产”、“对方是同志闺蜜”这种精心设计的桥段做情绪操控的节点,每次发现被怀疑了,就立刻切换剧情、制造更大的情绪高潮,让两个男人陷入“她好可怜”的人设中难以自拔。
![]()
有一次她甚至让肖恩去替“朋友的房子”装修,那套房子其实是史蒂夫的。“病重女友找活给你干”,谁不感动?
肖恩苦干几星期,被感动的史蒂夫给出4000澳币酬劳交给她,雷贝加再转手“还债”给肖恩。脸都没红地完成了一场“空手套白狼、感情推动现金”的三角循环。
这不是情感骗子,这是情绪金融诈骗师。
她之所以能把两位男主拿捏得死死的,其实关键不在技术,而是利用了两人的“人设弱点”:肖恩是纯善软心肠,史蒂夫是高情商怕麻烦。
![]()
到了局势快崩、无法再稳的时候,她甚至来了一手“失联重病住院”,想着靠ICU抢救为自己“复活骗术”加码。
尽管肖恩不够聪明,可他太在乎她了。于是一步步查找线索,竟在陌生人家门口,意外撞见自己的女友和另一个男友同床共枕。
故事走到这,按理说应该大结局了,但你永远无法低估雷贝加的演技。
她还能拉着肖恩上车,说“昨天晚上我睡沙发的,是我同志闺蜜”,硬是把打开的门、凌乱的床、通宵未回的谎言全部圆回来。而肖恩也居然再次相信。
![]()
她不是靠实力,是靠“对人性的深度拿捏”活到现在。
史蒂夫那边更有趣。他看完雷贝加和肖恩的聊天记录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大发雷霆,而是直接整理材料,把两个人的受害经历发给肖恩,并亲自踢出雷贝加。
这才让肖恩彻底从梦中醒来。
雷贝加在这之后,居然还去警局反咬肖恩“跟踪骚扰”,妄图用法律反转剧情。
但警察一听完整的故事,反而当场立案,以诈骗罪对她展开调查。
这个女人的欺骗史从2007年就开始了。她前后一共用了“假癌症”人设骗了四个以上男友,金额超过 2万澳币。
![]()
只是因为当事人都心软不愿追究,没能彻底封杀其诈骗之路。
最终警方调查确凿,雷贝加被判八个月缓刑,并需进行社区服务。
对她来说这不过是换张身份证继续开局罢了。
但这场骗局里最真实的不只是钱被骗走了,而是情感沦陷后的伤痛。
肖恩和史蒂夫,一个替人打工赚钱、一个主场被捅刀,两人都因此相识,最后却成了朋友。
他们一起还联系上孩子的生父,为了陪伴幼小的苏菲,三人创建了一个群组叫,“三个男人和一个宝宝”。
孩子确实成了他们之间最真实的情感纽带。
放在全球舆论和情感意识觉醒的大背景下,这类“感情超限操控术”的出现,其实暗示了几个危险信号。
![]()
诈骗的武器早就不只是话术和套路,而是“情绪经营+人设剧本”。这是一种高级形态的“情绪经济操控”,比过去的骗财骗色更复杂、更毒辣。
这种犯罪门槛低,法律追责力度弱,在欧美国家尤其频发,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在AI生成内容泛滥、社交账号碎片化的时代,越来越多诈骗者学会用“大病、孩子、独身不幸”这些社会情绪符号包装自己。
不为别的,就为获得“短期信任”,继而实现操控。
![]()
这种新型骗局既可以用于感情、也能转向求助振捐、电商营销、甚至是就业劝募领域。
中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防范与立法依然相对滞后,但值得高警觉。不要小看一个“感情脚本”可能引发的蝴蝶效应。
总结
故事虽然落幕,但人性未完。
雷贝加式的人不是偶然,而是系统性风险的信号灯。
在这个“标签即人设”的世界里,真正的成熟,不是学会不被骗,而是学会冷静看清那些最吸引你的“剧本”。
别再让你的善良,成为别人开采的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