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退货,明显就是穿过,都脏得没办法再次进行销售。”山东菏泽曹县的电商店主王先生面对40件被退回的演出服,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这批来自湖南常德某职校学生的订单,在演出结束后集体退货,衣服上有明显使用痕迹,超出了7天无理由退货期限。
这并非孤例。在沈阳,一所职业技术学校60多名学生集体网购衣服,参加完运动会后集体退货,退回的衣服上还带着学校草坪上的渣。
一件件带着污渍的演出服,一行行来自同一学校的退货订单,正悄然侵蚀着诚信的基石。
一、商家的“物理防御”:从巨型吊牌到密码锁
面对频繁的恶意退货,商家们开始了一场充满无奈的“自卫战”。
有的商家制作了A4纸大小的巨型吊牌,上面明确标注“试穿请保留,拆除不退不换”;有有甚至在衣服拉链上挂起了密码锁,“密码锁是挂在拉链头上的,不影响试穿。如果顾客确认收货,可以联系我,我会告知密码,锁就直接送给客人了。”
这种看似滑稽的应对措施背后,是商家深深的无力感。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商家们如此戒备的背后是令人震惊的退货率,各电商平台女装退货率普遍在50%至60%,男装也在30%至40%;部分商家甚至高达75%以上。
二、扭曲的规则:“七天无理由”如何变成“七天无底线”?
“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本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善意设计。它给予消费者在见到实物前免去“不合心意”顾虑的安全感,如今却在部分人手中扭曲变形。
虽然“网购服装已摘吊牌或未摘吊牌但已实际穿着产生脏污或不符合二次销售标准的,已经不属于商品完好的范畴,商家可以拒绝退货退款。”(某律师解释说)
然而,规则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落差。
之前,由于平台规则的偏向,以及维权成本等诸多原因,近年来恶意退货的乱象愈演愈烈的,以拼夕夕为例,其“仅退款不退货”政策曾导致商家损失惨重:
这种漏洞催生了职业“羊毛党”,甚至形成黑产链条(提供黑号、销赃等),商家利润被挤压,最终导致商品质量下滑,形成恶性循环。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直至今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售后服务无理由退货服务规范》(GB/T 44904—2024),对网购用户熟悉的“7天无理由退货”进行了重大调整,旨在整治近年来因退货规则漏洞引发的乱象。
三、校园里的诚信危机:职校事件背后的教育缺失
从社会到校园,连原本应该纯真的孩子都学会了“薅羊毛”,湖南常德某职校学生集体退货演出服的事件,令人深省的应是诚信教育的担忧。
面对媒体询问,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都是个人的行为,校方已垫付部分货款……
但这种事后补救,能否真正触及问题的本质?
类似的事件在校园环境中屡见不鲜:
2024年6月,黑龙江一所学校多名学生网购店铺服装,之后将400多件穿过的裙子集体申请退货退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4年4月,宁夏银川一学校也曾将80余套演出服集体退货。
2023年6月,山西某大学学生在一家网店统一购买了一批表演服,活动举办完就出现集体退货。
当教育机构的学生们集体参与这种滥用退货规则的行为,我们不得不思考:校园是否尽到了德育诚信培养的责任?
四、恶性循环:谁在为“恶意退货”最终买单?
滥用退货规则的行为,表面上似乎是消费者“薅到了羊毛”,实则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损害的是所有市场参与者。
对于商家而言,高企的退货率直接加重了运营成本,导致经营困难甚至亏损。生存下来的商家,为应对大量退货,维持盈利,要不提高产品价格,要不降低商品质量,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信用,而“薅羊毛”行为侵蚀的正是这一基础。
当信任被破坏,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成本都会增加。
![]()
甚至,一些“薅羊毛攻略”被包装成“省钱秘籍”在社交平台传播,误导更多人效仿。
这种风气如不加以遏制,不仅电商行业中小商家受损,市场交易成本增大,社会诚信体系也将面临挑战。
五、重建信任:从对抗回到共识
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重建市场诚信生态。
商家可以探索更灵活的销售策略。
电商平台应优化规则设计,利用技术手段及时识别频繁退货的账号,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平台可以建立异常退货行为监测识别体系,畅通商家反馈投诉渠道,努力消除“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则隐患。
消费者应把眼光放长远,不因一时“薅羊毛”之爽,让自己变成网络平台的“消费刺客”,影响全体消费者的权益。
现今,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退货新规,不是为了制造对立,而是为了维护公平。虽然法律可以裁定退货纠纷,但无法修复被一次次恶意退货磨损的信任纽带。
当教育的责任退居幕后,当商业规则被迫异化为防贼机制,我们失去的远不止几件商品的价值,而是在一点点瓦解那个让陌生人能够放心交易的信任基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