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春,广西、云南边境,硝烟弥漫,炮火轰鸣,几十万人在激烈交锋。这就是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南进行的自卫还击战。
我军在28天内迅速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逼近首都河内,随即撤军。
耐人寻味的是,两国都宣布自己取得了胜利。
40多年来,不少人常争论“究竟谁胜谁负”。有人纠结战场伤亡数字,有人认为“中国惨胜”,有人偏信国际评价……
越南方面曾鼓吹“中国战略失败”,理由是:越南没改变外交政策,没立即从柬埔寨撤军,没切断越苏同盟。
这些片面的论调,忽视了中国的核心战略诉求,以及此战对两国的重要意义。
要看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这场战争的本质目标、长远影响。
一、为什么必须自卫还击?
中国的被迫还击,缘于20世纪70年代风云诡谲的国际关系。
当时,中苏交恶,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中美关系复苏;而苏联意图拉拢越南,从南北包抄中国。
![]()
中国曾对越南的抗法、抗美提供了巨大援助,从1950—1978年,中国共提供了200亿美元的援助款项、6.35亿美元的自由外汇,以及总量达94.3亿余吨的无偿军援。并派出了高炮、铁道、工程和通信部队官兵给予帮助。
越南统一后,黎笋集团认为:
“无论如何,来自北方的政治和文化压力必须消除。苏联强烈地希望削弱中国在世界这个部分的影响,这一点正好同越南的利益相吻合”。
越南大肆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妄图拼凑“印支联邦”。因缴获了大量美军装备,加上苏联援助,他们日渐狂妄,自诩“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把曾经的“同志加兄弟”中国当成“最危险的敌人”。
1976年之后,越南大规模驱逐华侨,竟要求出境华侨每人缴纳12两黄金的“赎身费”,否则就虐待。靠这种卑劣手段,1979年就搜刮了30亿美元。1975—1984年间,约150万越南华侨被驱逐出境,许多人在海上丧生或失踪,而他们世代积累的财产也被没收。
越南还突袭侵占南沙群岛的6个岛屿;宣布把北部湾海域2/3划为己有。将七个师、大量公安屯布置在边界线上,仗恃《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认为中国不敢反击,不断挑起争端。据不完全统计,越南所制造的武装挑衅和入侵事件,1974年有121起,1975年439起,1976年986起,1977年752起,1978年1108起。
1978年8月到1979年2月短短半年间,武装挑衅就达700余次,入侵中国领土160多处,打死打伤中国军民300多人。
他们夸口:
“一个越兵,能顶得上三十个解放军。”“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去过春节!”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国决定自卫还击:以有限度的军事行动惩戒侵略者,捍卫国家主权。
![]()
二、28天的精准惩戒
1979年2月17日凌晨,解放军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兵分东西两线,向当面越军发起反击。数十万大军形成钳形攻势。东路军攻占谅山后,距离河内仅130千米,河内已完全暴露在火力范围内。西线,云南部队突入敌纵深40千米。
28天内,解放军共毙敌37300余人(仅计入正规军,其余未计入,实际远远不止),俘敌22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物资,摧毁了越北大量军事设施。我军共计伤亡34000人,牺牲及失踪8531人(含民兵、向导等),负伤两万多人。
3月5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自卫还击作战的预期目的已经达到,自当日起参战部队开始回撤。并重申:“我们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绝不容许别人侵犯我国领土。”至3月16日,中国军队全部撤回。
打与不打、打到哪、何时停,完全由我们说了算。这凸显了中国军队对战场的绝对掌控力。
可以自信地说:中国赢了,越南输了
此战,可以自信地说,战场胜利属于中国,战略胜利也属于中国;越南在两方面都输了。
战场上,中国军队攻克越北六省、20余座县城,摧毁了诸多军事设施,给予越军几个正规师和地方部队以沉重打击。
战略上,越南“印支联邦”计划胎死腹中,被迫从柬埔寨抽回几个主力师;苏联“南北包夹”中国的C形包围圈被撕开;中国南方边境随后10年虽有小规模拉锯,但再无越军成规模越界。
这一仗,保障了南疆的几十年太平。无论是战略主动,还是长远利益,中国都是胜利者。
![]()
三、捍卫了主权,获得安定的发展环境
中国历经了十年动乱,改革开放刚起步,急需稳定可靠的发展环境。
苏联在阿富汗、伊朗得手,在越南、在东方的步伐加快了,对中国的威胁加强了。我们要让对手不敢随便欺负。
捍卫主权、稳定边境,是中国的首要战略目标。
此战前5年,越南所制造的边界武装挑衅和入侵事件,年均达数百次;而被狠狠教训后,越南大为收敛,一直到1984年,两国冲突都局限于局部据点争夺,年均不足50次。此后虽有法卡山、老山之战,但越军已无力发动大规模挑衅。
此战也传递了中国捍卫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自此,地区势力不敢轻易觊觎中国领土,为东部沿海开放和全国经济建设扫除了外部威胁。
战后十年边境防御作战,中国以有限军事投入维持了边境稳定,既锻炼了军队,又为国内发展争取了时间。
四、遏制了越南的扩张野心
1978年11月,邓小平在出访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时,都抨击了大霸(苏联)和小霸(越南),并警告越南不要在柬埔寨玩火。
12月,越柬战争爆发,20多万越军入侵柬埔寨,锋芒直指泰国。一旦越南坐大,整个中南半岛将连成反华堡垒。
1979年1月,邓小平出访美国。他对卡特总统表示:
“中国永远站在被压迫被侵略的国家和民族一边,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和奴役。”
随后的还击战如同“围魏救赵”。越南北方精锐被重创后,不得不从柬埔寨调军回防,其快速占领整个印支联邦的美梦破灭。
![]()
五、打破了苏越的南北包围,反击了霸权主义
当时,苏联一直在扩张。1979年1月,在签订合作条约后,越南将金兰湾租借给苏联25年,作为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海外基地。中国可谓南北受敌。
越南的野心,引发了东南亚国家的担忧。中国以雷霆行动打击了苏越霸权同盟的嚣张气焰,为地区平衡注入了关键力量。还击战期间,苏联正深陷阿富汗战场,考虑到中美联合的威慑力,中越也只是短期冲突,所以并未直接介入。由于“见死不救”,苏越同盟逐渐名存实亡。
战后,泰国、马来西亚等主动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苏越主导格局转向多极平衡。
此战也打破了苏联“南进”战略的部署,为其他地区的反霸权斗争减轻了压力,冷战格局提前松动。
中国的“不称霸、反霸权”,赢得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尊重与合作。
六、提升了国际威望
此次“有理、有利、有节”的军事行动,纠正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偏见。此前部分国家受冷战宣传影响,对中国存在误解,而中国“达成目标即撤军、不占一寸土地”的做法,有力证明了自己的防御性本质、爱好和平,赢得了认同与尊重。
此后东盟再谈南海,虽仍有杂音,却再无人怀疑中国动武的决心。
这场战争更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军事实力与战略决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与战略话语权。
![]()
七、推动了中国军队现代化
自抗美援朝之后,解放军30多年没有打过大仗了,受“文革”等历史因素影响,存在着军队臃肿、纪律松弛等积弊。此战暴露出不少问题:
部分指挥员缺乏实战经验,只会指挥单一兵种,攻坚时协同不畅,或步坦配合脱节,或让步兵用背包带绑在坦克上,或不善动用配属的炮兵和防化兵,造成不必要伤亡;
部队装备制式不统一,部分轻武器性能落后,通讯设备不稳定,影响了指挥效率;
坦克的作用未发挥到最大,炮兵火力虽猛,但缺少精确制导弹药;
对敌情了解有限,对越军地理和防御优势、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术、“藏兵于民”的伎俩预判不足,士兵推进中常遭冷枪袭击;
新兵比例高,训练、经验不足,有的连刚入伍3个月就上火线,战斗力较弱;
后勤补给一度脱节,有时运输车队在盘山公路上大堵塞;在部队穿插时,粮弹供应不足,士兵只能吃压缩饼干、喝凉水。
这些血的教训,大力推动了我军装备标准化、指挥信息化改革、后勤保障体系全面升级,也锻炼、培养了大批干部。
政治工作上,肃清了“左”的影响,摒弃重理论轻训练的歪风,提升了战斗力。
此后,老山、者阴山、法卡山又拉锯10年。中国用“轮战”练兵,各大军区轮番上阵,在丛林、山地等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1985年百万大裁军顺利推进,单一兵种领导机构被撤销,诸兵种合成的集团军应运而生。
可以说,没有1979年的实战检验,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可能要滞后数年。
![]()
八、中国赢了的背后
客观而言,中国在此战及后续防御中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伤亡超预期。越南占有充分地利,山高、林密、路窄、沟深、洞多,到处修筑工事,屯积大量物资,暗堡坚固繁密,雷区防不胜防。很多时候,年轻的中国士兵只能用血肉之躯去灭火力点、踩雷。
国际上,多数国家保持中立,部分国家则指责“大国欺负小国”,要求中国撤军、停火,给我国外交带来一定压力。
十年边境轮战虽锻炼了军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越关系长期破裂,直至90年代才逐步正常化。
九、越南的惨重代价
由于野心和战略误判引发的战争及此后十年边境冲突,对越南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长期且深刻的负面影响。
战争导致青壮年大量伤亡,加之在柬埔寨前后伤亡几十万人,“一代人的牺牲”,换来的却是国家发展机遇的丧失。
战争几乎造成40年的经济停滞。越北的工业设施、交通干线被摧毁,劳动力严重短缺,耕地荒芜,粮食产量锐减。
长期对峙让越南陷入“全民皆兵”的困境,军费居高不下,挤压民生投入,农业、工业被战争拖垮。
一则笑话说,黎笋向勃列日涅夫请求援助,勃说:没有物品了,请自己勒紧裤腰带。黎笋说:请给裤腰带。可见经济之惨。
1986—1988年越南出现300%—400%的恶性通货膨胀,不得不进行“革新开放”。
外交上,越南也陷入孤立,从“地区霸主”沦为“问题国家”,直到从柬埔寨撤军,才逐步好转。
这场战争让越南付出了沉重代价,也使其认清了自身实力与国际格局。
结语
1979年的中国,刚经历十年动乱,却敢于用一场28天的雷霆一击,换来南疆几十年太平。用鲜血取得的胜利,来之不易。
40多年过去,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南边境保持长期稳定时,这场战争的胜利意义愈发明晰。它启示我们:敢战,才能止战;能战,才有和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