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均亏损超过4亿元的年份,这张网络仍然向前延伸到全国,最终以4.8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
背后的选择并不浪漫
账面压力摆在桌面上,项目却没有被叫停,线路一条又一条贯通,客流恢复后又继续加密
![]()
问题被逼到了眼前:低票价要维持多久才算合适,庞大债务的偿还路径是否稳定
亏损并非目的,高铁被当作国家级基础设施,一手连人流与产业,一手换来长期增长
这套逻辑从一开始就写进了规划
2003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要建设1.2万公里高速线,路径很直接,先引进成熟技术,边走边学,再自己创新
次年启动千亿级的招标,条件开得硬,核心技术必须转让,价格还要压到合理区间
2004年高铁招标的核心条件是转让核心技术并压价,西门子最终将技术转让费从3.9亿欧元压至8000万欧元
谈判桌上的让步不止一家公司,阿尔斯通、庞巴迪、川崎重工也随之跟进
技术进来后,本土团队一面修线一面消化吸收,工厂里升级设备,试验段上做验证,研发节奏被拉快
![]()
日本媒体评价,这样规模的核心技术转让在全球铁路史上罕见
线路开始落地
京津城际在2007年开通,2008年投入运营,2011年又把京沪高铁打通,1318公里贯穿两大经济带,车次密度和客流强度都成了样板
京津城际在2007年开通、2008年投入运营,2011年京沪高铁通车,1318公里成为骨干线
从网点到网络,骨干线与区域线叠加,八纵八横的雏形清晰起来
财务曲线并不平顺
客流受疫情拖累时,亏损数字直观得让人皱眉
2022年上半年国铁集团净亏损804亿元,日均亏损超过4亿元;
2023年全年净亏损696亿元
![]()
到2024年,车站重新拥挤,线路更密,经营状况明显回暖
截至2024年底,国铁集团总负债约6.2万亿元、资产9.6万亿元,负债率降至64.55%
运营端出现拐点
2024年上半年已经扭亏为盈,盈利17亿元,当年净利润达到38亿元
进入2025年,建设仍在推进,投资继续增加
2025年前三季度负债率继续降至62.83%,净利润117.22亿元,同比下降9.43%
数字不再只往一个方向走,增减之间更像在做结构调整
票价是最显眼的策略
![]()
每公里票价约0.42元,是全球最低水平,仅为日本新干线的四分之一
速度更快,价格更低,目的很朴素,让更多人负担得起
与法国、德国的单公里价格相比差距明显,但国内选择的是普惠,把座位变得可及,把通行变得常态
1200公里以内,高铁的综合体验与性价比压过汽车与民航,在通勤、商务与旅游的混合场景里形成稳定优势
修线的动静很少只停留在图纸
2019年铁路投资约8000亿元,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一起动起来
2019年铁路投资约8000亿元,相关产出被测算拉动1.44万亿元
沿线的具体变化直观可见
广东云浮通高铁后,不锈钢产业扩张加速,车间的炉子更忙,订单更密集,产品走向两百多个国家,带动就业约三万人
![]()
湖南新晃的高铁新村开了加工厂,黄牛从山里出村更快,2019年时不少家庭每月能挣两千元左右
杭台高铁通车两年,沿线GDP上涨约2%,就业增加约3%,旅游贡献约4%
当车次变多,人的移动变频繁,钱和机会就跟着流动起来
盈利线也存在
京沪高铁是少数盈利项目之一,2015年净利润65.8亿元
其他大部分线路接受长期培育周期,区域经济成长反过来充实客流与货流
从宏观视角看,京广高铁带动沿线每年约300亿元的新增产出,五大经济圈被串联,跨城通勤与跨区合作由偶发变成日常
欠发达地区的增速提升被反复观测到,合理区间在3%到5%之间
![]()
高铁让空间距离缩短,实际生活距离随之重排
口径之外还有舆论的变化
早期外界质疑修得太多,如今对比案例越来越多
2010年加州州长看了广深线,推动本地项目;
纽约时报在2013年公开承认中国高铁发展取得成功
2020年美国铁路协会规划2.7万公里高铁,覆盖43个州;
英国和法国也在加快建设
过去十多年,从“是否必要”的疑问,转为“怎样复制”的追问,态度本身就是风向
![]()
技术线同样在拉长
引进之后的再创新不是口号,从CRH到复兴号,再到新平台的样车
CR450动车组样车已在2024年12月发布,商业化运营速度目标为每小时400公里
2025年进入低速度级试验阶段,指标对标国际先进,能耗与噪声的优化同步推进
速度并不是唯一目标,准点与舒适、智能调度与维护能力都在被系统化提升
这张网还没到终点
国铁集团提出,到2025年高铁网将覆盖97.2%的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
截至2025年11月,全国铁路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15亿元,建设进度持续推进
里程目标向5万公里逼近,远期到2035年瞄准7万公里,运人之外的运货能力也在补齐
![]()
资金与效率之间的平衡要继续寻找,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推进,社会资本与符合资质的施工企业被鼓励参与
两件事值得长期关注
其一,低票价策略如何与经营质量协调,是否需要在不同线路、不同时段做更加细致的分层定价
其二,负债的偿还节奏能否与建设节奏保持稳定同步,既不拖慢网络完善,也不把压力留给不可承受的未来
不同观点都有合理性,调整与坚持之间需要看到更具体的效果与边际
把座位定在可负担的区间,是为了让更多人把工作与生活连接起来
随着网络密度增加,小微企业的生产率在站点周边先感受到变化,货物出门更快,合作更容易
区域差距被缩小的过程或许不显眼,但日常出行的便利感最早能被感知
基础设施的价值,常常要用时间来计量,而不是只用季度报表来计算
亏损是阶段性的账面压力,但把人和产业连起来的网络,会在更长的时间里回报它的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