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合肥用实力证明:产业升级才是城市发展的硬道理。
11月17日,合肥市召开“决胜‘十四五’搏出新精彩”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经济数据。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刚过万亿跃升至2024年的1.35万亿元,四年跨越三个千亿台阶,年均增长6.2%,居全国万亿城市第4位,长三角第2位。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合肥新房价格在10月份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0.4%,呈现企稳回升态势。这一经济指标与楼市数据的同频共振,背后是合肥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合肥正以其独特的“创新密码”实现能级跃升,成为全国城市发展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NO.1|壹
经济跃升:四年跨越三个千亿台阶,合肥速度背后的创新密码
“十四五”时期,合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1.35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19位,年均增长6.2%,这一增速居长三角万亿城市第2位。
更令人惊喜的是,2025年前三季度,合肥GDP增长5.9%,居全国万亿城市第3位、长三角万亿城市第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位列全国万亿城市第1。
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徐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合肥的“创新密码”在于构建了“原始创新—应用创新—场景创新—体系创新”多层次全链条创新体系。
![]()
来源:合肥楼市航拍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4%,居省会城市第2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万户、增长超2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312户、增长超4倍。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合肥已有、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总数达13个,集聚度居全国前列。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级跃升,累计15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科技创新成为合肥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五年来,合肥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稳定在56%左右、居全国城市前列,新能源汽车产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合肥经开区、合肥高新区综合排名分别位居国家级经开区第7位、国家级高新区第12位,四城区全部迈入全国百强区,肥西、长丰跻身千亿县,全市域协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NO.2|贰
楼市回暖:新房价格企稳回升,市场分化中寻找新机遇
与国家经济数据相呼应,合肥楼市也呈现出回暖迹象。2025年10月,合肥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0.4%,这是自2025年2月以来,合肥新房价格第6个月出现上涨。
![]()
纵观今年合肥楼市走势,2月至6月曾连续5个月环比上涨,7月短暂回调后,8月再次上涨0.2%,9月持平,10月继续小幅上涨。这一走势表明,合肥新房市场已经逐步触底回升。
从实际成交数据看,10月合肥商品住宅呈现量价齐涨态势。根据金刚石数据统计,10月商品住宅供应量15.3万㎡,环比下滑58%,成交量18.04万㎡,环比上涨13%,成交均价21737元/㎡,环比上涨6%。这一数据印证了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
![]()
区域表现分化明显:滨湖区以28626元/㎡领跑全市,包河区23743元/㎡,经开区22506元/㎡,政务区22309元/㎡,而新站区则为11269元/㎡。
10月合肥商品住宅主力成交面积段集中在100-110㎡,总占比18%;总价段集中在300万以下,总占比68%。这一数据反映出自住需求成为市场主力,购房者更加理性务实。
市场供应方面,10月市区项目推盘量环比大幅上涨,共计17次推售,房源推售1895套。多个首开项目表现亮眼,如轨交雲涛以4.74亿元位居销售额榜首,伟星ONE139以2.69亿元位居第二。
合肥楼市正在经历一场“品质革命”。随着改善型需求持续释放,产品力成为决定项目去化的关键因素。那些定位精准、品质过硬的项目,即使价格较高也能获得市场认可。
NO.3|叁
产业赋能:战新产业全面发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楼市回暖的背后,是合肥产业升级提供的坚实支撑。战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6%,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6%以上,成为推动合肥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陈翠介绍,合肥已构建形成“3个国家级、7个省级、10个市级”战新产业集群体系。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在评估中综合成绩位列全国第一。
2024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37.6万辆,较2020年增长约25倍。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综合排名全国首位,集成电路在动态存储、显示驱动芯片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列。
合肥前瞻布局量子信息、聚变能源、低空经济等七大未来产业,已获批建设量子科技、商业航天、通用人工智能等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量子信息领域综合实力居全球第2、全国第1。
产业升级带动人口集聚和人才流入。合肥常住人口突破千万,较“十三五”末增加63.2万人,成为长三角第4个“双万”城市。这为楼市提供了稳定的需求支撑。
产业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空间优化。新建成和开工高铁里程152公里、通车总里程居长三角主要城市首位,建成、在建快速路总里程近350公里,轨道交通实现6线运营、总运营里程达到232公里。
合肥都市圈入选全国十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获评“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全国十强城市,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82.3万户、净增68.4万户。
NO.4|肆
结语
面向“十五五”,合肥市将持续高标准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充分释放高能级科创平台的支撑引领效应。
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浩淼表示,合肥将充分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努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
在产业布局上,合肥将进一步推动战新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巩固“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地标影响力,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城市建设方面,合肥将优化空间布局,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中村改造三年攻坚已基本完成,合肥入选全国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城市品质将进一步提升。
绿色发展成为合肥的亮丽名片。巢湖综合治理纵深推进,全湖水质稳定保持Ⅳ类,连续五年没有大面积蓝藻,合肥入选“国际湿地城市”。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1%。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五年来,合肥保持80%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四年累计投入4696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6.9万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4.2%。
“十五五”时期,合肥将抢抓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努力推动合肥都市圈进一步发挥全省发展核心增长极作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更多合肥力量。
第一房智库观点:合肥楼市的表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当前合肥新房市场的企稳回升,是产业升级、人口流入、城市建设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其他城市不同,合肥楼市的韧性源于其坚实的产业基础,特别是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注入了持续的增长动力。随着“十五五”规划的推进,合肥的城市能级和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房地产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