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全球音乐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
AI 虚拟歌手 Xania Monet 登顶 Billboard 榜单,流媒体平台 AI 音乐日投稿量已占三分之一,再到智能体成为连接艺人与粉丝的新载体,音乐产业正迎来一场从创作、互动到消费的全链条变革。
今年8月,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更明确宏观目标,到 2027 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将超 70%,2030 年进一步提升至 90% 以上,这为AI 产业划定了明确的发展航向,音乐领域的智能体普及和应用探索就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作为“国家队” ,咪咕音乐在11月17日率先对外推出首个 AI 音乐智能体 “咪咕知音”,“AI 小亮”作为行业首个全授权明星音乐智能体亮相,在推动音乐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路上,率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产品打磨的底层逻辑到行业发展的宏观洞察,从艺人权益保障到国风音乐的战略升级,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与咪咕音乐董事长朱泓展开深度对话,探讨AI音乐智能体如何服务于行业发展,以及咪咕音乐在传承国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浪潮中所承担的责任与探索方向。
音乐财经:AI小亮在发布会上展现了 “贴心懂你”“声色复刻”“能聊能唱” 等核心能力,这一产品形态的诞生背后,咪咕音乐是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真实需求的?
朱泓:用户的核心需求很朴素,每一个音乐爱好者都希望和喜欢的歌手近距离互动,一方面想了解音乐创作的心路历程、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想拉近和歌手的关系。但以往这种需求很难满足,艺人根本无法应对海量粉丝的互动诉求。
AI 大潮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点,我们结合自身在音乐推荐、创作、生成及音乐配视频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打造了 “咪咕之星” 这个明星向产品。
技术实现上,首先要学习艺人的声音表达方式和思想特质,通过大量互动和基础数据输入,为 AI 智能体建立清晰人设,比如 AI 小亮既是音乐人也是体育爱好者,你问他滑雪的问题,他同样能很专业地回应相关话题。同时,我们搭建专属语料库,让智能体实现自如交流,甚至像朋友一样反问用户,还支持直接电话沟通功能。整个过程中,我们会严格把控在与艺人的合作范畴内,确保不越界。
音乐财经:明星艺人对 AI 发展持谨慎警惕态度,你认为核心原因是什么?
朱泓:核心原因是不了解。其实 AI 对艺术创作更多是 “加持” 作用,它能大幅提升创作效果和规模,但无法替代顶级艺人的艺术表达。在最顶级的创意和艺术呈现上,人类目前依然是无法被 AI 超越的。就像汽车刚出现时,有人担心它跑得太快,甚至要求它不能超过马车速度,但最终大家学会了驾驭汽车,让它服务于社会。对待 AI 也一样,关键是拥抱科技并学会驾驭,而不是抗拒。
音乐财经:在 AI 智能体产品打磨过程中,咪咕音乐如何帮助艺人理解这个产品?
朱泓:在打磨AI智能体产品的过程中,艺人起到核心作用,所以彼此之间要有很深的信任。我们和艺人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权益保障,我们会严格在艺人授权的范畴内合作,绝不越界,这是我们给艺人的明确承诺,也是必须坚守的原则。
第二是方向把控,我们坚持科技向善,确保产品是支持艺人事业发展的,不会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是深度信任和相互配合,因为艺人需要花很多时间,提供声音、语料等基础素材,通过这些配合实现产品的共创,逐渐让 AI 智能体更贴近本人的特质。
音乐财经:国家规划 2027 年要实现 70% AI 智能体普及,你如何理解音乐领域中智能体的定义与普及,以及 “咪咕知音” 作为首个 AI 音乐智能体的定位?
朱泓:首先,AI 智能体是国家 “十五五规划” 中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在《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 2027 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这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智能体的核心定义是“解决复杂场景下的互动需求”。它不是简单的工具型应用,而是能像人一样进行多轮、有温度的互动。人处于复杂环境中,每天都在完成复杂任务,和智能体聊天也是如此,需要双方有共同目标、相互启发才能持续,这就需要智能体调度多个复杂模型,这也是我们投入大量时间研发的原因。
其次,在音乐圈,智能体的作用体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对用户而言,满足了与艺人近距离互动的需求;
第二、对产业来说,能大幅提升效率,比如用户和智能体互动中可能产生新的音乐创作灵感,未来还会探索人机共创音乐、演唱新歌等场景。此外,相关技术沉淀还能应用到更多领域,不局限于明星艺人互动。
第三、在普及路径上,我认为要以“艺人官方合作为基础”,让用户感受到真实、合规的互动体验,同时通过场景拓展(比如车载场景),让智能体融入更多生活场景。
“咪咕知音” 是我们的重要探索,它不是简单的数字分身,而是能处理类人复杂互动的智能体,定位是 “艺人与粉丝的专属连接桥梁”,它既是艺人的数字化延伸,也是粉丝获取情感价值和专业知识的载体,会随着技术的优化不断迭代,会越来越贴近真实艺人,更好满足用户需求,覆盖更多互动场景和艺人类型。
音乐财经:行业一直在讨论“超级粉丝平台”会是音乐行业的下一个增长点, “咪咕知音”AI 智能体对搭建这类平台的理解是什么?
朱泓:我们不把它定义为超级粉丝平台,而是看作社区运营的一种创新方式。粉丝会围绕某个人、一首歌、一个歌单或一个场景形成共同话题,我们通过智能体实现一对一的即时互动,这是以往平台做不到的。传统平台多是一对多模式,无法对每个用户的评论和沟通做出及时回应。
这种互动带来了价值升级。一方面,智能体是庞大的知识库,比如问 AI 小亮滑雪技巧,他能给出专业答案;另一方面,AI 小亮还能提供情感价值,比如知道北京当下的天气,会在用户说没带衣服时给出合理建议,这种贴近日常的回应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有温度。
音乐财经:科技预言家凯文・凯利预测中国未来25年会源源不断向全世界输出优质音乐、影视等内容,咪咕作为国家队,怎么看待国风音乐发展和AI技术的结合?
朱泓: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全球潮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化、潮流化结合,才能更好走向世界,AI 作为关键变量,在这里能起到重要助力作用。
国风音乐要走向全球,不能只靠传统乐器表演或戏曲演唱的简单展示,这些是有益探索但不是根本解决方案。核心是要打造文化精品,做到听觉、视觉、表演、舞台等全方位的极致美感,同时用现代化表达方式传播。
国家“十五五规划” 和李书磊部长的相关要求都提到,AIGC 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变量。我们坚持科技向善,希望通过 AI 技术推动音乐产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既是平台面向未来的重要探索,也是作为 “国家队” 的责任担当。
音乐财经:未来用户会为音乐 AI 产品付费吗?
朱泓:音乐消费的核心始终是为情感和情绪付费,但 AI 会带来一种新的消费模式,“生产即消费” 或 “消费即生产”。比如用户花很少的钱就能给自己写一首生日歌,创作完成后一定会反复聆听、自我欣赏,这种自嗨式消费会成为重要场景。
我认为订阅制确实是目前音乐行业最好的商业模式,我们也会积极探索。AI 智能体对算力和模型的持续优化有很高要求,这种成本结构天然适合订阅制。
咪咕音乐本身已经有很多成熟的订阅产品,未来 AI 相关服务大概率会延续这种模式,满足用户对深度互动、个性化体验的付费需求。毕竟现在中国粉丝愿意为与艺人的深度交流付费,这也是行业未来重要的增长潜力点。
撰文:董露茜
排版:河清 / 审核:LUCY
阅读往期热文
产业论坛|产业规模首破2000亿元,AI驱动数字音乐高速发展|《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报告(2024)解读
【音乐财经】 入驻第三方平台
腾讯新闻丨网易财经|36Kr|新浪财经
今日头条 |百度百家| 搜狐
知乎 | 虎嗅网 | 文旅中国|界面
《音乐周报》-《音乐财经》专版
微博(4.7万订阅) | 抖音(18万订阅)|小红书(5000订阅)
官网网站:www.livemusichina.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