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的红白喜事里,大总管曾是最体面的角色,也是在村里最受人尊敬的人之一!
就像我的爷爷,当了30多年总管,干到60多岁后,因为身体原因实在干不动了,才后来没有村民再来找他帮忙了!
在农村,不管是谁干大总管,走在村里谁家都得客客气气——毕竟谁家都有办大事的时候,少了这位"总调度",再热闹的场面也得乱成一锅粥。
![]()
可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老辈人年纪大了,有的还离开了,而年轻人却不愿意接这个“担子”,在以后可能农村红白喜事的总管真的要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结局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曾是受人尊敬的“大总管”,为何现在却没有人原因担当了呢?
大总管的难,在白事上最是磨人,就像我爷爷之前跟我说的,主家忙着在灵棚陪灵,根本没心思对接琐事,所有担子全压在总管肩上。
村里办白事,讲究多、规矩杂,从搭灵棚、请唢呐班,到安排宾客食宿、采购丧葬用品,哪怕是烧纸的数量、出殡的路线,都得总管一一敲定。
![]()
有一回,邻村老总管为了出殡时的"排位顺序",硬是和主家的远房亲戚吵了起来——按村里老规矩,本家叔伯该走在前头,可那位远房亲戚觉得自己辈分高,非要抢位置。
总管一边要守老规矩,一边又怕得罪人,好说歹说磨了半宿,才算把事压下去,转天嗓子就哑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众口难调"。红白喜事办得好不好,外人不看主家,只看总管安排得周不周道。
有人觉得菜太素,抱怨主家小气;有人嫌桌椅不够干净,背地里说总管不上心;甚至连帮忙的乡亲谁干轻活、谁干重活,都得总管掂量着分配,稍不注意就落闲话。
干过总管的都知道,红喜事还好,很多事情都可以和主家商量着来,因为红喜事提前就有计划的,不用太着急!
但是白喜事却不同,规模大,办的也急,而且一办就是好多天!我爷爷之前就是这样,遇到谁家办白喜事了,基本上几天几都没合眼,把里里外外安排得明明白白,可还是有人挑刺,说这没做好、那没到位。
关键是这活儿全靠"相互帮忙",一分报酬没有,几天忙下来,比在地里干农活还累,身体累,心更累。
"好汉子不干,赖汉子干不成",这句老话把大总管的门槛说得透透的。当总管得有一身正气,手里管着主家的钱,采购东西、安排开销,每一笔都得清清楚楚,不能多花一分冤枉钱,更不能趁机沾便宜,这样的总管才会得到村民的尊敬。
![]()
除此之外,总管还得懂人情、有魄力,该讲情面的时候得暖心,该硬气的时候不能软——遇到借机闹事的,得能镇得住场;碰到主家亲戚意见不合的,得能从中调和,这些本事,不是随便谁都能学会的。
可如今,愿意当大总管的人越来越少,说到底是乡土人情变了味。
以前村里大家都是沾亲带故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总管办事哪怕有不周到的地方,乡亲们也会多些体谅。而且当时的人都淳朴,想法也很简单哪怕没有报酬,可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会尽职尽责的做好!
现在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的人情往来淡了,大家更看重"自己舒服",少了以前的包容,总管办事稍不留神就会被指责。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要么不懂村里的老规矩,要么觉得当总管"费力不讨好",还是得罪人的事情,因为不管做的好不好,总有人会有意见的!而且这个活本来就是帮忙,又没有报酬。
所以很多年轻人就宁愿多赚点钱,也不愿接手这吃力的活儿。
如今大总管越来越少,不仅是少了一个办事的角色,更像是少了一份维系乡土情谊的纽带。
或许未来,农村的红白喜事会变得更简化,比如现在有些地方都是葬事一条龙服务团队了,主家方便很多了,同时丧事也简化了很多!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你们说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