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老周今年70岁,听他说,20多岁就开始当红白喜事的总管,如今已经干了四十几年了,手底下管过的丧事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前阵子邻村办白事,总管因为宴席菜量的事,被主家亲戚当众数落,最后红着眼眶回了家。
![]()
有人问老周:“您看这总管,忙前忙后还受气,图啥啊?”
是啊,多数人都知道,农村白喜事的总管,就是一个纯帮忙性质的,是没有什么报酬的,关键还是出力不讨好的活,人累心更累,可偏有不少人就想着要干!
对此,老周抽着旱烟,慢悠悠说出的话,道尽了农村总管的“辛酸”。
在农村,白喜事是“天大的事”,主家有亲人离世了,一家人都沉浸在悲伤中,早已乱了方寸,这时总管就是“主心骨”。
老周说,他第一次当总管是26岁,当时他当了村里的民兵队长,邻村张大爷走了,张大爷的儿子哭着来求他:“周哥,我实在不知道该干啥,您帮我撑着吧。”
![]()
那天起,他从联系阴阳先生选下葬时辰,到安排人搭灵棚、买祭品,再到招呼亲戚、调配宴席,连烧纸的数量、跪拜的顺序都要一一操心。
可总管这活儿,从来都是“出力不讨好”。老周记得有一年,村里李婶办丧事,他按规矩准备了12道菜的宴席,结果李婶的远房侄子不乐意了:“这菜也太寒酸了,是不是看不起我们?”
老周解释“农村丧事宴席讲究实惠,12道菜是本地老规矩,多了也是浪费”,可对方根本不听,在院子里吵得沸沸扬扬。
最后还是主家出面解围,可老周心里的委屈,只能自己咽。
还有一次,因为下葬时帮忙抬棺的人来晚了,差一点就耽误了出殡的吉时,主家的儿媳私下抱怨他“安排不周”,这些委屈,老周没少受。
![]()
既然这么难,为啥老周还愿意干,村里也总有人想接这活儿?
第一个理,是“帮人就是帮自己”。
农村是熟人社会,家家户户低头不见抬头见,今天你帮别人撑事,明天自家有事,别人才会伸手。
老周说,他父亲去世那年,正是他之前帮过的几户人家主动来搭把手,才让丧事顺顺利利办完。
“农村人过日子,不就是你帮我、我帮你?今天我当总管帮别人,等我老了,也有人能帮衬我家里人。”
第二个理,是“守着村里的老规矩”。
在农村,白喜事的流程藏着老祖宗传下来的讲究,从报丧、守灵到下葬,每一步都不能错。
老周说,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这些老规矩早就记不清了,而总管就是“规矩的传承人”。“我要是不干,这些老规矩慢慢就没人懂了,到时候办丧事乱了套,主家心里更难受。”
他每次当总管,都会把流程尽可能的教给身边的年轻人,就怕这些老讲究断了传承。
第三个理,是“图个心里踏实”。
老周说,每次帮主家把丧事办完,看着逝者顺顺利利下葬,主家握着他的手说“谢谢”时,他心里就特别踏实。
“人这一辈子,最后一程总得走得体面。我多操点心,让逝者安心,让活着的人少些遗憾,这比啥都强。”
哪怕受了委屈,只要看到主家能安下心来送别亲人,他的委屈也就烟消云散了。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些总管,自己也是没有办法的,是被“赶鸭子上架”!因为主家来邀请了,不帮忙就太没有人情味了,所以不愿意也得尽量去做,而既然答应了就要做好!
另外,就是有些老人就是对一些老总管的能力非常认可,还没有去世就已经提前说好了,自己的葬事要让谁干总管,这也是老人的遗愿了,因此都会尽量去满足!
如今,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愿意当总管的人也不多了,但老周还在坚持。
他说,只要身体还吃得消,谁家有需要,他依然会第一个站出来。在农村,像老周这样的总管,没有工资,没有名分,有的只是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委屈,可他们坚守的,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熟人社会里最温暖的人情味,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份初心。
其中,只有干过总管的,才知道其中的不容易,真应该给这些背后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点个赞,你们干过总管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