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48岁,出生在南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我们这里每年种两季水稻,还种黄豆,花生,红薯,木薯,玉米等农作物。
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一年到头都很忙。放学回来,我们还要剥玉米,刮木薯,拔花生,总有干不完的活。也就逢年过节,才有几天清闲的日子。
小时候,我最喜欢过节过年,因为不仅不用干农活还有各种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
1986年,我10岁,虽然是个大孩子了,我同样还是很期待过年。
平时母亲为了省钱,都是给姐姐买新衣服,而且买大一号的,姐姐穿的时候袖子都长一大截。等姐姐穿短之后,基本上我就能穿了。所以,我一直在捡姐姐穿的旧衣服。
过年的时候,我们也是没有新衣服的。最多,母亲多买点肉,让我们肚子里多点油水。
但这一年,因为父亲跟舅舅去干了一段时间的建筑,家里赚了一些钱。母亲一高兴,给我们三姐弟各买了一套过年穿的新衣服。
除夕那天,我们姐弟三人起来的时候,父亲已经赶集回来。
父亲不仅买了鱼,买了猪肉,还买了一点糖果饼干。家里有自己做的豆腐,菜园子有土豆和几样青菜,这样加起来,晚上就有好几个菜了。
![]()
我看猪肉有两份,心里很疑惑,就算家里赚了一点钱,给我们买新衣服和置办年货也花得差不多了。再说母亲也不是大手大脚花钱的人啊 ,怎么买那么多猪肉?
但我心里很高兴,买多好啊,这样我们就能多吃一点。
结果母亲把那些糖果饼干给我们姐弟三人分了一点,剩下的,她连着袋子放进了口袋。然后,她用一个碗装了自己做的两块豆腐,又拿起其中一份猪肉往门外走。
我愣了一会儿,问:“妈,您拿猪肉和豆腐去哪里?”因为刚吃完午饭,也没有到做年夜饭的时间。
母亲回道:“今天年三十,我给你李婶家送两斤猪肉,顺便给阿华两兄弟送点糖果饼干,让他们也高兴高兴。”说着,她就出门了。
我们村有一百多户人家,一共两个姓,姓杨和姓李。
这个李婶不是别人,是我们家的邻居。就在旁边,跟我们家隔了一条小路,走路两三分钟就到了。
邻居家一共四口人,李叔和李婶以及他们的两个儿子。
李叔跟我父亲一样的岁数,但他结婚迟一些。他家大儿子阿华才6岁大,比我弟弟还小2岁。
![]()
我们村的老人爱讲古,所以从大人到小孩都知道李叔不是李爷爷李奶奶的亲生孩子,他是捡来的。
村里面的老人说李爷爷和李奶奶结婚多年,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
有一年冬天,李爷爷去下地干活,在一条小路上看到奄奄一息的婴儿,急急忙忙把他给抱回家。
李爷爷和李奶奶悉心照顾这个小婴儿,过了几天,一直没有人找来。他们就把这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欣喜若狂,给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李平安,希望他平平安安长大。
因为不知道李叔具体是哪天出生,李爷爷就以捡到他的那天,作为他的出生年月日。
李平安就是李叔的名字,他的到来不仅给这个家庭带来希望,还带来了一件大喜事。
在李叔7岁的时候,结婚多年一直不曾怀孕的李奶奶,突然老蚌怀珠,有喜了。
李奶奶激动落泪,觉得是李叔给他们带来的好运。本来就对他很好,从那之后更加好了,当自己亲生的一样。即使几个月后李奶奶生了一个女儿,他们老两口对李叔一如既往。
李奶奶生女儿时,46岁,高龄产妇,对她影响很大。她虚弱地躺在床上,都不敢去院子里走走,怕吹到风。
而李爷爷要下地干活挣口粮,家里的事情一下子落在了李叔的身上。
他小小年纪就会煮饭,给李奶奶煮吃的,端到屋里给她。
![]()
等李奶奶填饱肚子之后,李叔给他妹妹熬米糊糊,熬好了之后,他熟练地抱着妹妹坐在矮凳上,一边托着孩子的腰,一边用木勺子给她喂米糊。
孩子满月后,李爷爷给他女儿取了一个名字,叫阿霞。
李奶奶的身子没有因为满月了而恢复元气,她还是病怏怏的,好一天病一天。
因为李奶奶身子不好,照顾阿霞姑的责任还是落在李叔身上。
七八岁的孩子,瘦不伶仃,黑得像个碳头,他经常一边背着自己的妹妹,一边做各种各样的家务。
有的人说这个孩子可怜啊,刚出生不久,被父母抛弃。好不容易被李爷爷给捡回来,还没过上几年好日子,小小年纪就被当牛马使。
有的人有另外的观点,说李爷爷李奶奶家里虽然穷,但没饿着李叔叔,也没有虐待他。
十天半个月吃不上一次肉,也不能顿顿吃白米饭,村里的孩子哪个不是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又不是只有他一个孩子这样。
再说,都是农村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谁家孩子不是早早懂事,帮着带弟弟妹妹,帮着做一点家务?
李奶奶生阿霞姑的时候,伤了元气,尽管小心养着,还是没恢复过来。在阿霞姑3岁大的时候,李奶奶走了。
李爷爷和李奶奶多年夫妻,感情深厚。李奶奶去世后,他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身体和精神都差了很多。
李叔一共去上了3年学,后来因为李爷爷病倒了,他辍学回家干活。
李爷爷一直断断续续生病,看病吃药,无法劳动,还有阿霞姑也要读书。
尽管李叔一直努力干活,也只是勉强维持个温饱,家里住的一直是那三间简陋的毛胚房。
那时候的人结婚早,一到18,19岁,家里人就找媒人张罗。
但李奶奶去世了,李爷爷身体不好,岁数也大了,没有精神管这些,阿霞姑自己也还是个孩子,所以也没有人给李叔张罗婚事。
村里有红白喜事,李叔都去帮忙。有个婶娘可怜他,帮着张罗了一下。但后来女方嫌李叔家穷,所以事情没成。
阿霞姑19岁嫁人,婆家离娘家有十几公里远。
李叔怕阿霞姑的婆家小看阿霞姑,为了给她争脸面,花钱去找木工师傅订做了一个柜子。能放几床棉被,放衣服,也有好几个小格子可以放零散的东西。
其他一些嫁妆,李叔自己不懂,他给钱,请一个婶娘帮忙置办。
所以,即使阿霞姑没有母亲,父亲又卧病在床,有李叔主持,她风风光光嫁人了。
叔伯婶娘都说李叔虽然是捡来的,但有情有义,多年来不仅对李爷爷这个养父尽心尽力,连对阿霞姑这个妹妹,他也在尽当哥哥的责任。有一些亲哥,对自己的亲妹妹都没有那么好。
阿霞姑刚结婚的时候,有空就回来看看,帮着照顾一下李爷爷。
后来,她生了孩子,就很少回来。不过像八月十五,还有春节,阿霞姑再忙也会回来看看。每次她来,都会带点东西,有的时候是鱼,有的时候是肉或者是花生黄豆。
李爷爷去世的第4年,有人给李叔介绍了一门婚事。
那女子比李叔小10岁,长得眉目清秀,一副怯生生的样子。她 家在深山里面,来亲戚家玩,父母让这个亲戚给她找一门婚事。
这个亲戚知道李叔的情况,带着那个女子上门,问李叔要老婆不 。
李叔脸红,点点头,表示自己瞧中那个女子了。
女子的亲戚说:“虽然你住的毛胚房,父母也不在家了,只有一个人,但我把我外甥女带来,就是不嫌你穷。你瞧中了,这门婚事八字有一撇了。”
“只是,我这外甥女家在深山里面,来回一趟不容易,她家很穷。我那个姐姐日子过得艰难,你有条件的话就多帮帮忙。”
李爷爷去世后,李叔一个单身汉,去远一点的地方干活,也不用担心家里。他又能吃苦,所以那几年存了一些钱。
李叔买了一大块猪肉,还买了一点糖,走了很远的路去见了女方的父母。
他帮忙干活,又主动把彩礼给的比别的高一些,诚意十足,女方的父母放心把女儿嫁给他。
李婶和李叔结婚后,两口子,一个主内一个主外,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结婚第二年,李叔的大儿子出生了,李叔红光满面给孩子办了满月酒。
阿霞姑给孩子买了衣服还给了20块钱的红包,她丈夫不知道是不是多喝了一点酒,在那里发酒疯。
他说阿霞姑心里只有娘家,李叔结婚生子的钱都是阿霞姑给的,不然李叔要打一辈子光棍。
李叔的为人,我们村里人都知道,他不是那样的人。
阿霞姑觉得丈夫在侄子的满月酒上胡说八道,让她失了脸面,当场吵了起来。
李叔去劝架,反而被这个妹夫打了。从那之后,李叔和这个妹夫有了矛盾,阿霞姑又被管着,两家之间没有了来往。
李叔大儿子两岁的时候,小儿子出生了。看着两个胖儿子,李叔一脸满足,要知道早几年,别人都说他是打一辈子光棍的命。
如今,老婆有了,儿子也有了,怎能不高兴?他干活也就越来越有动力。
镇上开了一家砖厂,李叔得知消息后赶去,争取到了名额。
他能吃苦,人也勤快,安安分分干活,有了稳定收入。
有一天晚上,大家吃完晚饭在门口乘凉,李叔还跟我父亲说他要努力干活,多存一些钱,等过两年盖新房子。
因为老房子是李爷爷那时候盖的,很多年了,碰上刮风下雨,都无法安心睡觉。加上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李叔也想给他们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我父亲还说到时候给李叔帮忙,不用工钱,管一顿吃的就行。
那时候乡里邻居的关系很朴素,能帮就帮,一般都不提钱。
眼看着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李叔就要盖新房子了。结果,发生了意外。
那段时间雨水多,滴滴答答,李叔家的房子简陋,很多处都漏水了。
等天晴之后,李叔去借了一个木梯子爬上去修屋顶。
李叔下梯子的时候,不小心踩空,从高处摔了下来。李婶大哭,我们家离他家近,我父母赶过去。
李叔被摔得很重,昏迷不醒,多处骨折。我父亲和村里其他赶到的几个年轻人一起把李叔送去卫生院。
经过抢救,李叔总算没有了生命危险。但因为多处骨折,又伤到了脑子,治疗和恢复要很长时间 。医生说就算恢复得很好,一两年内也干不了活。
李叔出事,不仅花光家里的积蓄,还欠了很大一笔钱。我母亲第一时间把家里村了很久的200块钱拿给李婶,跟她说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再还。
阿霞姑知道后,赶了回来,打算帮忙照顾一段时间。因为李叔出院后,动弹不得,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
李婶既要干活,照顾两个年幼的事情儿子,又要伺候李叔,阿霞姑想着帮忙分担一下。
没想到,阿霞姑刚来了两天,她丈夫就赶来闹事。李婶心力憔悴,连阿霞姑给的50块钱也还给了她。
后来我们才知道,除夕那天,母亲不仅给李婶送去两斤猪肉,几块豆腐和糖果饼干,还给她送去20块钱。
因为正月里,就算没有其他亲戚来做客,李婶也得带孩子回娘家,不回娘家,她娘家人也会来一趟,总得买点菜招待。母亲知道她囊中羞涩,不好开口。
李婶握住母亲的手,激动落泪道:“嫂子,这个时候其他人都躲着我们,也只有你上门了。谢谢你,因为有你送的温暖,我们家才能过上一个好年。”
转眼间,我父母和李婶他们都老了,我们这一辈也都结婚生子了。
李婶的大儿子当年大学毕业后去了省城上班,后来在那里结婚生子,也把李婶跟李叔接了过去。
李婶的小儿子初中毕业后去工地打工挣钱养家,他哥读书的学费也有他一半的功劳。
后来,李婶的大儿子有出息后,也照顾这个弟弟,在那边给他弟弟安排了工作。
好些年,李婶一家人都不回来,但每年,我们家都收到李婶大儿子给寄回来的东西。
李叔临终前,依照落叶归根的想法,两个儿子和李婶把他送了回来。他们回来的第二天,李叔去世了。
办完李叔的后事,不到一年,李婶提出回老家养老。她两个儿子回来一趟,花钱盖了两层漂亮的房子。
我们家早些年找了一个地方盖新房子,和李婶家不再是邻居。但都在同一个村子里,离得也不是很远 。自从李婶回来后,两个老人经常互相串门。
我母亲去年脑梗,李婶的大儿子得知消息后,他打电话给我们,说省城的医疗水平比县城好,让我们把母亲送去省城医院,他有认识的人。
去了省城,从母亲住院到出院,还有我们的吃住行,都是李婶的儿子来安排。
母亲感叹,当初她只是做了一点小事,却没想到得到那么多的回报。
作品声明:内容存在故事情节、虚构演绎成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