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伯克希尔60年后,95岁的“股神”巴菲特决定退休。
这位出生在美国小城奥马哈的富翁11岁就开始买股票,求学师从“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后来将一家濒临倒闭的纺织厂打造成拥有近200家子公司、市值过万亿美元的聚宝盆。世界各地雄心勃勃的投资者连续21年竞拍和他吃一顿午餐的机会,其中4位同席者来自中国。
11月10日,白发苍苍的巴菲特发布了一封致股东信,他将卸任首席执行官,不再撰写公司的年度报告,也不会在被称为“投资界春晚”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滔滔不绝地讲话”。巴菲特的时代结束了。
事实上,人们从上个世纪开始就孜孜不倦地讨论“后巴菲特时代”的到来。
1985年,55岁的巴菲特首次在采访中回应,“不必担心我的个人参与是否会提前结束,我定义为任何不到三位数的年龄”。这个话题在他迈入80岁后屡被提及,2023年芒格离世后,时年93岁的巴菲特此后几乎每次公开露面都会被问及退休的打算。
不过,他一次次重申自己不会离开,觉得正做着“世界上最有趣的工作”,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他给子女的职业建议是,“做你们喜欢的工作,要是总做不喜欢的工作,只是为了简历漂亮,那真是糊涂了”。
为他作传的作家艾丽斯写道:“从波拉德医生将他在这个世界上惊醒的那一天起,沃伦·巴菲特就对数字情有独钟。”经常和他一起打桥牌的好友比尔·盖茨称,他不懂烹饪、不关心艺术,连巴菲特自己也承认,他不关心物理也不关心宇宙,唯有数字能够让他心潮澎湃。
6岁时,他痴迷于用秒表精确记录时间;上小学后,他常常坐在门廊前,用笔记本记下往来车辆的号码牌;读五年级时,他能背诵《世界年鉴》中各个城市的人口数量。而同样伴随他成长的是卖报纸、可乐、口香糖,并思考如何从中赚钱。连他喜欢的棒球,都和数字与投资相关。
美国棒球史上的传奇泰徳·威廉姆斯将击球区划分为77个小格子,只有球在进入最佳区域时才挥棒,其他时候,即使观众嘘声四起,他也不为所动。巴菲特在办公室挂上了泰徳的照片,他觉得金融市场和棒球场有着相似之处,同样需要特别的专注和定力。
他是出了名的长期主义者,“最喜欢的持有期是永远”。他找到那些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并持续投资。伯克希尔持股可口可乐、美国运通都超过30年。他拒绝过无数热门投资机会——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面对无数科技公司邀约,他坚持“不懂不投”,他对房地产、加密货币等领域始终保持距离,坦言“专注于自己能理解的生意,才能睡得安稳”。
他曾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投资比亚迪,并在其低谷时顶住压力一股未卖,持股长达17年。王传福记得,和巴菲特见面时,他在西服上戴上了比亚迪的标志。
他每天睡8个小时,喝5瓶可乐,一周工作5天。从30岁左右开始,他就根据股市行情好坏挑选价格不同的麦当劳早餐。他每天阅读五六个小时,从公司年报、行业分析到名人传记。他将阅读比作“在西斯廷教堂写生”,财报数字在他眼中是“企业的生命信号”,等待被解读。
办公桌上,他不放手机,也不放交易大屏。公司里没有例会、幻灯片,没有公关部门,“没有任何形式上的东西”,你很难想象,维持这个商业帝国运转的团队始终只有25人左右。
他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和思考。他曾表示,投资的乐趣在于“永远有新问题,总有新乐趣,而且新问题与旧问题总是很相似,我可以用上过去学到的知识”。
他曾因冲动买下的伯克希尔起初不算笔好生意,后来,他还错误地收购过一家百货公司。他在致股东信中公开反思,承认自己的“情绪化”“愚蠢”,并及时止损。他在告别信里写道,别为过去的错误自责——至少从中吸取一点教训,然后继续前行。“改进永远都不晚。”
如果你去到股东大会,可能会看见巴菲特穿梭在喜诗糖果、DQ冰淇淋,布鲁克斯跑鞋等各类子公司的展台间,身边簇拥着慕名而来的股东们。巴菲特将几万人的股东聚会比作一场盛大的婚礼,他喜欢那种团结、类似于家人的氛围,在展会上,他亲自当收银员。和芒格坐在一起回答问题时,两人很像在讲“脱口秀”。
巴菲特将伯克希尔看作一幅画,大小是无限的,有一个不断扩大的画布。他曾在股东大会上兴奋地说:“这不是很棒吗?我可以永远添加新的色彩,永远不会填满这幅画布!”
在告别信中,巴菲特保持了他一贯的热心和坦诚,他直言自己出生幸运,“抽到了一根长得出奇的签”,连他自己都颇感意外——家族的长寿记录是92岁。他称自己是一个“曾无数次粗心大意、犯下许多错误的人”,也坦言好的名誉不源于万贯家财、显赫声名或显耀权位,而在于善行。
他早在2006年就承诺将99%的财富用于慈善,也曾在北京举办慈善晚宴,邀请马云、段永平等企业家参加。退休后,他将加快捐赠节奏,最终计划捐出99.5%的个人财富。这位富可敌国的老人如今依然生活在1958年买下的、没有围墙的老房子里。
他从挚友芒格说起。他们同样出生在奥马哈、都具有绝佳的幽默感,两人一同出席了45次股东大会,芒格改变了巴菲特“捡烟蒂股”的投资逻辑,推动他“以合理价格买入伟大企业”。
去年股东大会上,提到查理·芒格,巴菲特抬手擦拭眼角,他数次转头对身旁的接班人阿贝尔喊出“查理你怎么看”。
儿子彼得明显感觉到了父亲巴菲特的衰老。他发现像所有年迈的人那样,父亲热衷于回忆往事、反思人生、谈论周遭的变化。正如他在告别信中写的那样。
中国投资者钟兆民从2005年起开始参加股东大会,并践行价值投资理念。今年股东会上他看到,巴菲特回答完问题后,拄着拐杖下场,全场听众自发起身鼓掌欢送。他坦言,有一种“英雄落幕的伤感”。
就连巴菲特本人也觉得“时光老人就在附近”。发出这封告别信前,他没有告诉子女,也没有告诉阿贝尔。他只是写,“差不多吧”,我将要“安静退场”了。
黄晓颖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