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时间过得真快,明天我们就将迎来寒衣节了,一般寒衣节的时间在农历十月初一,但是有的人会提前或延后几天,这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北方地区此时已显寒冷,而南方地区则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天气。寒衣节的寓意就是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温暖过冬,因此寒衣节提前或者延后都是可以的,只要天气寒冷就可以。
![]()
寒衣节起源于古代的“授衣节”,距今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对此《诗经·豳风·七月》中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每年的农历九月,天气逐渐转凉,人们就会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并让亲人试穿,故而得名“授衣节”。但随着时代的更迭,人们逐渐发现由于九月还处于季秋时节,此时授衣还过早,到了宋朝时期这一习俗被移至十月朔日,即十月初一。
除此之外,寒衣节还与“腊祭日”有关。在古代,每当农历十月初一,天子便会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后,会奖赏为国捐躯的人,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为他们“送寒衣”。由于古人追崇“孝道”,人们除了会为亲人准备越冬的衣物,还会在这一天为逝去的亲人焚烧纸做的“寒衣”,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关怀,同时还会焚烧纸钱、纸锭等“送粮钱”,以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使用。虽然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是表达孝道的一种方式。
![]()
给逝者“送寒衣”,其中“寒衣”究竟是什么?寒衣有两层意思,其一指的就是御寒的衣物,如冬季穿着的棉衣、夹袄等保暖服饰。尤其是在古代,没有暖气、空调等取暖设备,冬季的严寒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挑战,因此“寒衣”成为冬季的生活必需品。而古代寒衣多以棉、麻、丝等天然材料制成,填充物包括棉花、蚕丝或芦花等。
寒衣的另一层意思就是,用五色纸或白纸裁剪而成的衣服,人们会在寒衣节的祭祀活动中焚烧给已故的亲人,寄托着对逝者的关怀与思念。但由于古代物质匮乏,当时制作纸衣并没有固定的材料,除了会用到纸,还可能会用布、草皮等。一直到明清时期,随着造纸术的普及,纸制的寒衣才成为主流。通常用五色纸(红、黄、蓝、白、黑)或白纸裁剪而成,形似衣物,有的还印有牡丹、菊花等图案,象征富贵吉祥。并且部分地区还会在纸衣内夹裹棉花或纸屑,模拟真实衣物的保暖功能,体现对逝者“衣食无忧”的祈愿。
![]()
在食俗方面,我国民间有寒衣节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形状 类似古代的元宝,寓意财源广进、生活富足。同时,寒衣节吃饺子还象征团圆美满,寄托对逝去亲人的祝福,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一切顺遂。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寒衣节过后天气会愈发寒冷,而饺子的馅料丰富,既是主食,又是菜品,这个时候吃饺子还有着“冬补”之意。
![]()
寒衣节还是一个“朔日”。农历月的长度就是根据连续两个朔日之间的时间来确定的,这也被称为“朔望月”。每个农历月的第一天,月球会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地球上的我们无法看到月亮的月相,这是因为阳光完全照射在月球背面,并且此时月球与太阳的地心视黄经相等,则为“朔”,标志着新月周期的开始。
寒衣节是朔日,其作为祭祀的节日也与古代人们对月亮的崇拜有关,慢慢十月初一就形成了焚烧纸衣的习俗,以此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
此外,寒衣节同样也是一个“破日”。这里的“破日”是我国择吉文化中的一个说法,尤其是在古代,人们只要做一些大事之前,都会择吉,例如婚嫁娶亲、安葬动土、搬家开业等都会挑选一个好日子,图个平安、吉利。而择吉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建除十二日”。今年寒衣节对应的干支时间为“乙巳年、丁亥月、癸巳日”,根据建除十二日择吉推算为“破日”。
破日的“破”有着破裂的意思,因此在古人看来破日是一个忌讳比较多的日子。
![]()
明日就是寒衣节了,提醒大家:1不穿、2不吃、3不捡,平安过寒衣节。
1不穿:不穿花花绿绿的衣服去祭祖
寒衣节当天,人们或是在十字路口边祭祖,又或是返乡上坟祭祖,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不要穿花花绿绿的衣服去祭祖。因为祭祀活动,是对祖先养育之恩的追思与回报,也是孝道文化的传承方式。在这样的场合,应当穿着庄重、肃穆,这也是对祖先最基本的尊重。而花花绿绿的衣服,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容易给人以轻浮、不庄重的感觉,与祭祀场合的严肃氛围格格不入。
老话说“上坟不穿艳,孝心看得见”、“祭祖衣素净,哀思表真诚”,这些话都提醒着在祭祀祖先时,衣着应朴素、得体,避免过于鲜艳、张扬,以体现对祖先的敬畏与哀思。从现实角度来看,花花绿绿的衣服,往往容易吸引他人的目光,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祭祀这样的庄重场合,这种过分的关注并非好事,它可能会分散人们对祭祀活动的注意力,甚至引发不必要的议论与评价,从而偏离了祭祀活动的初衷。因此,选择朴素、庄重的衣着,不仅是对祖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孝心的体现。
![]()
2不吃:不偷吃供品
寒衣节这天人们不仅会通过烧寒衣的方式缅怀祖先,还会用水果、糕点、酒水、干果等供品祭祀祖先,尤其是在祭祀的过程中,更不可因一时贪欲而偷吃供品。在古人看来,偷吃供品本身就是对祖先的不尊重,祖先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精神仍被后人铭记与敬仰。而供品是专为祖先准备的,代表着后人的孝心与敬意。如果偷吃供品,不仅会破坏祭祀仪式的完整性,更违背了孝道的基本原则。
并且,寒衣节的祭祀场所,多在露天的户外,周边环境复杂多样,加上落叶增多,落叶之下可能隐藏着各种昆虫、小动物,这些生物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供品。此外,户外的空气流通情况复杂,灰尘、花粉等微小颗粒物容易飘落至供品表面。如果遇到大风天气,供品表的面还会迅速积累一层灰尘,使其变得不洁净。如果吃了这些被污染的供品,很容易出现拉肚子的情况。
![]()
3不捡:不随意捡地上的东西
寒衣节这天路上可能会出现衣服、帽子、墨镜、拐杖、鞋子等遗物,但从民间习俗角度来看,这些物品可能是有些人为了祈求身体健康而故意丢弃或遗失的,因此老人会经常告诫晚辈,看到这些东西就要绕着走,更不能拾捡这些物品,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除此之外,寒衣节这天人们会怀着敬畏之心,为祖先准备各类供品,这些供品是专门敬奉给逝者的,寄托着生者对祖先的思念。而地上的东西,尤其是祭祀区域内的物品,很可能就是供品的一部分。它们并非无主之物,而是属于他人祖先的“物品”,随便捡取这些物品,无疑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总之,寒衣节当天看到路上的东西最好避免拾捡。
![]()
总结,明日十月初一寒衣节,这天有很多的习俗和忌讳,我们要牢记:1不穿、2不吃、3不捡,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寒衣节就要到了,祝大家生活安康,顺利入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