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枢密院十号11月16日报道,当地时间11月12日,美国陆军部长德里斯科尔在媒体圆桌会议上的公开痛斥,承包商欺骗了美国群众,撕开了美军采购体系的沉疴:一个制造成本仅15美元的直升机屏幕控制旋钮,经国防承包商层层加价后,竟以4.7万美元的天价卖给军方。
这番直白的抨击,不仅揭露了美国国防工业利益输送的顽疾,更折射出美军在采购体系改革中面临的深层困境与破局迫切性。
美军采购的天价乱象绝非孤例,而是长期固化的行业潜规则。多年来,国防承包商与军方、国会形成的利益共同体,让“漫天要价”成为国防采购领域的常态。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战斗机采购项目中单价虚高的零部件,到雷神技术公司导弹防御系统的超额利润,诸多装备采购都暗藏利益输送链条。
德里斯科尔直言,传统承包商刻意渲染“军用装备必须专属定制”的认知陷阱,将美军拖入“90%定制、10%现成”的采购怪圈——事实上,许多商用解决方案在性能上毫不逊色,甚至更具成本优势,却因利益壁垒被排除在采购清单之外。这种畸形模式不仅造成巨额国防预算浪费,更直接拖累了美军装备的部署效率与实战适配能力。
![]()
更严峻的是,采购乱象已成为侵蚀美军战斗力的“隐形杀手”。近年来,美军在多场局部战争中的教训深刻:伊拉克战场上,大量士兵因乘坐装甲防护不足的非专用车辆,在路边炸弹袭击中伤亡惨重,背后正是采购体系僵化、装备交付滞后的恶果。
德里斯科尔强调,在现代大规模冲突场景下,定制化方案的规模化生产速度远不及商用现成产品,这种“重完美、轻效率”的采购逻辑,早已难以适配快节奏的现代战争。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也坦言,美军采购长期深陷“昂贵且延误”的恶性循环,必须彻底转向“快速生产、高效交付”的战时运作模式。
![]()
面对积弊,美军已启动多年来力度最大的采购体系改革。德里斯科尔明确提出改革目标:将采购比例彻底反转,实现“90%商用现成产品、10%专用定制产品”。
改革举措直指核心:削减冗余的高层将官岗位、合并12个采购项目执行办公室、重构权责清晰的汇报机制,本质是打破传统承包商的垄断格局,为具备技术创新力的民营企业打开国防采购大门。
这一思路与赫格塞思的改革主张一脉相承——摒弃竞争有限的传统模式,通过充分市场竞争倒逼行业降本增效,重塑国防采购生态。
![]()
然而,改革之路注定深陷“利益雷区”。传统国防承包商深耕行业数十年,与国会山、军方系统的利益捆绑盘根错节,其强大的游说能力足以影响政策走向。
更关键的是,德里斯科尔也坦承,政府与军方自身的激励机制存在先天漏洞,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企业漫天要价,改革不仅要约束企业行为,更需刀刃向内修正制度缺陷。
此外,专家担忧,过度追求采购速度与商用产品应用,可能引发装备兼容性不足、核心性能不达标等新问题,甚至因监管盲区滋生新的腐败空间。美军采购体系的乱象与改革,本质是军工复合体利益固化与国家国防核心需求的深刻博弈。
![]()
作为全球军费开支最高的国家,美国每年投入数千亿美元维持军事优势,但畸形的采购体系让大量资金流入利益集团口袋,反而制约了国防实力的实质性提升。德里斯科尔的公开抨击,既是对行业乱象的强烈抗议,更是推动改革破局的决心宣示。
此次改革能否打破利益藩篱、重塑高效透明的采购生态,仍有待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安全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美军若不能根治采购顽疾,其所谓的“军事优势”终将沦为空中楼阁。
4.7万美元的旋钮,不仅是一笔触目惊心的天价账单,更是一记振聋发聩的警示:当国防采购沦为利益输送的工具,损害的终将是国家的安全根基与民众信任。美军的改革阵痛,也为世界各国国防建设敲响警钟——唯有构建高效、透明、务实的采购体系,才能为国防实力筑牢坚实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