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网友拍了视频,说她买了三件看起来完全相同的毛衣,一件花了八十九块钱,一件一百二十九块,另一件三百块,她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从布料、缝线到扣子的位置都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衣服上的吊牌不同,一个是没标牌子,一个写着小众品牌,还有一个挂着“轻奢女装”的标签。
这事儿很快就传开了,很多人留言说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就是工厂生产的基础款产品,不贴商标直接销售,谁买了这些货,谁就可以自己加上标签、设定价格,浙江和广东那边的工厂经常这么做,一天能卖出几千件,成本都差不多,主要靠包装和品牌名字来赚钱。
![]()
价格差距大的原因不在衣服本身,三百元那件衣服找了网红直播带货,投了广告,还包装出高级感形象,八十九元那件是清仓尾货,没有做宣传,也没有品牌支持,单纯靠低价吸引人,代工厂赚得很少,品牌方依靠流量和包装抬高价格,平台还要抽成,这些成本最终都转给了买家。
![]()
现在大家慢慢明白了,以前觉得贵的东西就是好的,现在发现贵的可能只是营销做得好,抖音和淘宝最近悄悄加了个新功能,可以查看商品是不是同一家工厂生产的,但这个功能目前只能查大品牌,小店铺还查不到,拼多多一直主推工厂直供模式,七十多块钱就能买到同款产品,销量还挺高。
身边好几位朋友都提到,现在买东西会先看吊牌再比较价格,毕竟衣服穿在身上感觉差不多,没必要为了一个牌子多花两百块钱,一些传统品牌也开始调整策略,主动公布合作的工厂信息,想通过透明化来赢得顾客信任,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管理这件事的机构,官方只是在抽查那些标价过于离谱的店铺,比如江苏有家店被罚款了,就因为同一款衣服在不同地方卖的价格差了两倍多,店家也解释不清楚这个情况。
这件事确实有点讽刺,我们以为自己在挑衣服,其实只是看包装,衣服本身都一样,价格却差得远,买的人多了以后,商家就得换个办法卖东西,不然没人愿意为那个牌子多花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