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骗子真是越来越敢玩大的了,以前觉得骗点小钱、蹭顿饭就够胆了,现在可谓是胆大包天,动辄就是成百上千万,不光商业诈骗,竟有人直接把主意打到学术圈,把高校当成“提款机”,伪装成教授、博导骗了两年,还卷走了数千万,这操作真是刷新了认知下限。
最近江苏科技大学曝出的大瓜,让不少人直呼“离谱到家”。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某,看着头顶一堆光鲜头衔,结果查来查去,竟然只有高中学历,从头到尾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学术诈骗犯。
![]()
你听听他之前的履历,简直是“天选人才”剧本:高考685分的陕西省理科状元,师从柴惠芬教授、周惠久院士这样的学界大咖,头顶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头衔,还号称是NASA相关奖项获得者、“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更唬人的是,他说自己25年里发表了185篇国际顶刊论文,手握69项国际及欧洲专利,拿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航天、纳米材料这些“卡脖子”领域贡献突出,同时还身兼多个国际权威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
就是这么一个听起来“完美无缺”的人才,两年前通过猎头公司顺利进入江苏科技大学,学校直接给出了诚意拉满的待遇:300万元的安家费、140万的年薪,再加上每年超过500万元的科研经费,前前后后涉及的诈骗金额高达数千万。更讽刺的是,他还曾和学校其他老师一起申请过专利,甚至有副校长参与其中,媒体之前还大肆宣传他研发的“超低温高强韧钛合金”入选年度“十大科技进展”,现在看来这些所谓的科研成果,全是空中楼阁。
![]()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如今郭某已经被当地警方带走调查,学校官网上关于他的所有信息也早已悄悄下架,工作人员回应只说“已不在学校”。随着调查深入,大家才发现他那些唬人的头衔和履历,没一个是真的——所谓的“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本身就有不少是民间组织颁发的“水院士”,稍微核实就能发现破绽,更别说高考状元、院士弟子这些一眼就能查证的信息。
网友们看完这事儿,吐槽声简直炸了锅:“这学校的审核是摆设吗?高中学历都能当博导,稍微上教育部官网查下学历,或者给所谓的‘师从院士’求证一下,不就露馅了?”“300万安家费+140万年薪,骗子这两年过得比很多真正搞科研的教授都滋润,太讽刺了!”还有网友把矛头指向猎头公司:“推荐这种‘人才’都不做背景调查吗?还是说一起合伙骗学校的钱?”更有人关注那些跟着他的学生:“最心疼这些博士生、研究生,跟着假导师做了两年科研,方向可能都是错的,这两年的时间和心血怎么算?”
![]()
其实郭某的造假手段一点都不高明,稍微严谨点的背调就能戳破。可偏偏江苏科技大学就这么轻易上当了,这背后暴露的问题远比诈骗本身更让人揪心。现在很多高校引进人才时,总被“高大上”的头衔和履历牵着走,觉得有了“外籍院士”“高被引科学家”这些标签,就是捡到了宝,却忘了最基本的核实环节。更别说那些所谓的“外籍院士”,很多国外机构本身就是民间组织,交笔“服务费”就能拿到头衔,核实起来虽然麻烦,但并非不可能,可学校却懒得花这个功夫。
有律师说了,单纯的学术造假可能不直接入刑,但如果郭某侵占国家科研经费的金额较大,就可能构成贪污罪,到时候等待他的就是法律的严惩。而学校如果在招聘考核、经费审核这些环节存在明显失职,也得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相关部门还会追责。好在现在学校已经给受影响的学生安排了新导师,不至于让他们的学业彻底停滞,但那些被耽误的两年时光、被误导的科研方向,却是再也补不回来了。
![]()
这件事真的让人五味杂陈,骗子的胆大妄为固然可恨,但高校的审核疏漏更让人费解。学术圈本应是严谨、求真、务实的地方,却被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骗子钻了空子,不仅造成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破坏了学术的严肃性和公平性。那些寒窗苦读多年的学生,满怀期待跟着导师做科研,却没想到遇到的是个“冒牌货”,他们的青春和心血实在令人惋惜。
希望这次事件能给所有高校敲响警钟,人才引进不能只看光鲜的头衔和履历,必须把背景调查落到实处,核实每一个细节,堵住流程上的漏洞。同时也该规范“外籍院士”这类头衔的核实机制,让骗子无处遁形,才能守住学术圈的纯净,不让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寒心,也不让国家的科研经费白白流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