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上海大学三十余万校友遍布海内外,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各行各业中熠熠生辉,他们在科研的深海中探索未知,在创业的蓝图上运筹帷幄,在艺术的天地里挥洒激情,在变革的时代下坚守初心。凝聚校友智慧,展现母校风采,在这里,我们以笔为媒、以心为桥,继续为您展现优秀校友风采。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人物简介:赵吉星,河南省平顶山市人,上海大学2017届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校友。曾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岗巴县岗巴镇经社办主任,现就职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委组织部。
当多数毕业生在大城市的写字楼里寻找坐标时,有位上大人却背着行囊奔赴青藏高原。在西藏工作四年,他见过云绕脚下的壮美,也体验过牧民家门口的温暖;他曾在冰河里捡垃圾,也收获过“公务员三等功”的荣誉。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赵吉星的故事—— 关于选择、情怀与“不一样”的人生。
“我想亲眼去看看”
接受采访时,赵吉星刚结束了自己一天的工作。“我们这里天黑得晚,上班比内地晚,下班时间倒没差多少,也算独特的作息福利了。”他笑着调侃道。
为什么选择去西藏工作,这其实在大学课堂就埋下了种子。赵吉星回忆起了在上大求学时听过的一节哲学课:“当时我选了一门哲学类的研讨课,有一次上课的教授谈到了人的生死问题,‘一个人活了一百年,他究竟是否活着?怎么证明自己活着?生和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赵吉星坦言,这是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一堂“金课”:“我当时就开始有了一些反思,想着能不能做些不一样的事情。”
毕业之后,赵吉星先后经历了考研与创业,两次尝试让他对“不一样”的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秉持着“要做一点不一样的事情”的初心,他把目光投向了西藏。
来藏工作前,除了需征得父母理解,赵吉星也听到过一些不同的声音,但他始终坚守本心,想亲自到西藏看一看、试一试。最终,他遵循内心的选择奔赴西藏,抵达后由衷感慨,这里的一切远比自己想象中更好。
赵吉星口中的“好”,先从眼底的风景开始。“壮美!”谈起初印象,他脱口而出。云像贴在脚下,视野铺得开阔,心情也跟着舒展——与上海及内地的景致截然不同。来到这儿,赵吉星就爱上了摄影,不仅常和身边人分享照片,还在个人公众号里配上文字,讲照片背后的故事,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畏一一传递。
![]()
![]()
![]()
![]()
心情的舒缓既来自与内地迥异的风光,也来自较为舒适的生活节奏:“这儿没有什么‘996’的说法,生活压力也不像大城市那么大。“尤其到了冬天,天气比较冷的时候,大多数藏民都是白天放羊、放牛,没事的话就坐在家门口,喝个啤酒、晒晒太阳,晚上大家一起聚在茶馆里喝茶、烤火。”赵吉星笑着举例,“幸福感是很强的。”
而最打动赵吉星的,还是藏地淳朴的民风。“有两句诗叫‘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我给改了一下,‘莫笑牧家青稞酿,丰年留客足牛羊’,只要去藏族的农民家里,主人准会端上青稞酒,摆上牛羊肉。”哪怕是路上偶遇的陌生人,也会用纯净的眼睛、热情的笑容打招呼——“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超越了‘熟人文化’的温暖。”
![]()
这份信任,还藏在日常的细节里,“出门的时候,我们的公寓都不用锁门;钥匙就挂在门上,从来没丢过东西。”赵吉星说。
细微处见初心,点滴间暖民心
来藏四年,赵吉星始终记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忙得充实又踏实:农民秋收时帮着收青稞、收油菜,平时去河里捡垃圾、去牧场搭把手,这些都是他的工作日常。
![]()
![]()
![]()
在自己的公众号里,赵吉星详细记录着“工作日常”:“前段时间乡长带着我们到河里面捡垃圾,乡长亲自下水,这个季节西藏河里的水已经冰凉冰凉,在里面待久了,脚都冻得发麻,但大家就是这么干的,是实实在在地干。还有一次,我们和乡长一起驱车几十公里,走在泥泞的土路去隔壁县的隔壁乡,我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原来是我们乡的羊跑到隔壁乡的地盘了,被抓走了三只,我们去协调……别觉得这是小事,对老百姓来说,这就是大事!”
![]()
“在西藏,我们和老百姓就像一家人。在我看来,‘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就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大家平时肯定看过各种关于西藏景色的短视频、海报、照片,都知道西藏的水是蓝色的,是特别清澈的,可你们知道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吗?因为这里的水都是雪山融水,为了维护雪水的纯净,一般的干部,包括乡党委书记、乡长,全部都要下河捡垃圾,这让我真的特别受触动。”
这份踏实与付出,也让他收获了认可。2023年年底,赵吉星荣获“公务员三等功奖章”,聊起这个,他憨憨地笑着说“没干什么特别的大事。”他轻描淡写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用心和付出。
![]()
![]()
做一个有“情怀”的人
在西藏的日子里,赵吉星不仅找到了工作的意义,更沉淀出了浓厚的 “情怀”——这份情怀,藏在边境巡逻的路上,也藏在工作之余的时光里。
根据当地工作安排,党员要去边境村轮流值班。每次巡逻到边境线上,赵吉星都格外触动:“站在雪地里,左边是他国,右边是祖国,看到边防士兵的坚毅,才真懂什么是爱国情怀。要是有人越界,不用动员,我也会誓死捍卫 ——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工作之外,他会在雪山畔露营、在星空下徒步,把高原的壮阔装进心里。这份经历,也让他沉淀出简单的生活态度:“努力追求,失去了也不沮丧,怀着这份情怀,就能有内心的力量。”
这片土地不仅给了他成长,还让他遇见了志同道合的人生 “战友”。赵吉星回忆道,“2021年,她来到日喀则市另一个县做志愿者,服务期满后考入当地党校工作。很巧,跟我们单位在一栋大楼里。一开始只知道我们是老乡,我就给初来乍到的她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渐渐地,发现两个人生活习惯相近,相处起来也轻松愉快,重要的是我们彼此认可,有相同的目标和理念,就走到了一起。”赵吉星的语气里满是温柔。如今,两人并肩奋斗在 “为人民服务” 的岗位上,“爱与奉献”的情怀在高原上扎了根。
![]()
回想这一路,赵吉星坦言,“情怀”是大学的必修课,也是他最欣赏母校的地方:“我觉得一个大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我们如何去做一个人,怎样去拥有情怀,而不单单是学习掌握什么技巧、技能,这也是我们上海大学通识教育做得非常好的一点。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从毕业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迷惘忐忑,到如今面对青藏高原的从容开阔,赵吉星用自己坚定的步伐,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未来,这位上大人还会以“情怀”为灯,在青藏高原的星空下,继续写好属于他的“不一样”的故事。
![]()
![]()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对外联络处(校友会办公室)
文字:校友风采采访团队
图片:受访者本人提供
编辑:钟艺玲
责编:吴沁
上观号作者:上海大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