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博士后招聘公告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创办新型高等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典范和缩影,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中国人民大学以“独树一帜的人文社会科学”为学科整体建设目标,致力于构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卓越的人文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新质的理工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布局。
博士后制度是学校吸引、汇聚和培育优秀青年人才的重要渠道,学校博士后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立足自主培养,坚持扩大国际交流,以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为核心,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学校对博士后进行分类管理,流动站自主招收博士后分为先锋博士后和科研博士后两类。其中,先锋博士后旨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支持学校重点学科发展,招收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优秀博士毕业生,以造就一批具有卓越创新能力、学术洞察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高层次青年学者为目标,为学校发展储备战略人才资源;科研博士后旨在服务党和国家战略,支持学校学科发展和科研平台建设,提升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招收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优秀博士毕业生,以培养具有专业优势和创新潜力的科研人才为目标,适当为学校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基本条件
1.年龄要求
一般应为35周岁以下。
2.一级学科要求
设站单位招收本单位同一一级学科博士后人员的比例不得超过国家规定。
3.进站身份要求
原则上不招收在职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
具体条件
在满足国家博士后招收基本条件的前提下,申报人还应具备以下具体条件:
1.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新近博士毕业生,且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原则上应能在2026年3月前获得博士学位证书。
2.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较强的科研能力,近5年在海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以独立作者、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
3.满足相关岗位的其他招收要求。
招收流程(详见附件1)
1.投递简历
请有意申报者于2025年11月26日下午5:00前将申报材料(详见附件2)发送至博士后工作所在单位联系人邮箱。
2.博士后工作所在单位推荐
请博士后工作所在单位按要求统一组织遴选,于2025年12月9日前将相关遴选材料提交至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人才办)。
3.学校评议
学校组织评议,确定拟招收人员。
4.进站审批
拟招收人员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通过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提交进站申请,提交至全国博管办审批。
5.办理进站
全国博管办审批通过后,学校分批次办理进站和入校手续。
另整理博士后招收阶段常见问题答疑,详见附件3。
附件:
1. 博士后进站申请流程
2. 博士后进站阶段材料清单
3. 博士后招收阶段常见问题答疑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才办)
2025年11月17日
涉海方向(刘大海教授团队)
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博士后招聘
博士后工作
所在单位
合作导师/
导师组
拟进入的博士后流动站
(一级学科)
工作任务要点
主要工作地点
联系方式
59
公共管理学院
刘大海
公告管理学
海洋治理体系,海洋空间规划,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碳汇分类与核算
赵老师(010) 62512100 20190134@ruc.edu.cn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刘大海
刘大海,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吴玉章学者,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首席专家,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项目“海洋负排放框架下全球海洋空间规划2060”首席,联合国经常性进程专家,UN《WOA Ⅲ》海岸带专章协调作者,第五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主要作者,联合国ONCE大科学计划研究员,世界银行蓝色产业专家,AGU Voices for Science全球项目科学家,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海洋专委会委员,中国海洋学会标准委员会/海洋环境分会副主委,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河口海岸分会副会长/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专委会副主委/承载力分会副会长,原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学术带头人。担任多个SCI和中文核心期刊副主编、客座编辑和编委 ,AGU、EGU和PICES多次会议和专题论坛的召集人、主席。中国海洋大学博导,厦门大学教授。获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首届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首届自然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自然资源部首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青岛)、国家海洋局优秀青年、山东青年五四奖章等。
牵头起草并获批我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行标(HY/T 0349-2022),编写完成行标《海洋碳汇分类与代码》;出版著作《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理论与实践》《海洋空间规划与海岸带管理》《海陆资源配置理论与方法》;出版教材《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知识:陆海统筹》《海洋资源管理》《国土空间治理学》;多次牵头国家、区域(海岸带、长江)、省(山东、广东)、市(青岛、深圳)、县(荣成)、片区(崖州湾)国土/海洋空间规划编制或专题研究30余项。在《Science》、《NATURE》旗下期刊、《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Land Use Policy》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总引用3000次,H=23。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发改委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课题、自然资源部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等项目30余项,出版著作4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培养硕、博士50多名,指导学生获博士后面上基金(一等)、国家奖学金、省优秀毕业生、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等。筹建并获批自然资源部首批新增重点实验室----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获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R1)、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R1)、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R2)、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等省部级奖励表彰20余次。受邀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专家、国家重点人才工程评审专家、全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会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终审专家等。
![]()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官网。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