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迪拜国际航展上,俄罗斯出口型苏-57E首次在中东亮相,并进行了精彩的特技表演。俄罗斯出口型苏-57E还与美国F-35外贸版同台展示弹舱,将全球五代机市场的竞争推向白热化。
![]()
俄罗斯航空工业势必要强势突围,在中美之后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五代机之路。
苏-57是俄罗斯研发的单座双发隐形多功能重型五代机,也是俄罗斯空军的压舱石,主要用于对地对海打击。
此次苏-57与F-35同台展出,是俄罗斯军工破局的关键一步。目前全球五代机市场被中美主导,F-35累计交付超千架,已形成相当大的先发优势,中国歼-35则凭借成熟的工业体系和先进技术蓄势待发。
而俄罗斯航空工业受西方制裁、发动机研发滞后等问题影响,苏-57量产规模非常有限。此次通过航展公开弹舱细节、展示实力,正是俄罗斯主动出击、争取订单的重要举措。
俄罗斯面临的挑战极为严峻,西方制裁与供应链短板导致产能受限,即便签订外贸合同,客户也可能需要漫长等待才能收货,这或将让部分国家望而却步。
再者,F-35经多年实战检验,技术相当成熟,歼-35作为后起之秀,在隐身和航电等方面全面领先,苏-57的竞争力并不突出。
此外,北约成员国及亲美国家断然不会采购苏-57,中立国家选择战机时,既注重性能,更看重供应链稳定性与售后保障,而俄罗斯能否持续提供技术升级服务,让潜在买家心存顾虑。
不过,中东、北非、东南亚等地区部分国家长期使用俄制装备,引进苏-57在系统匹配、后勤保障和人员培训上更具便利性。
对于印度等曾参与俄罗斯战机研究项目、且存在五代机缺口的国家,俄罗斯也在积极争取合作。
为开拓全球五代机市场,俄罗斯规划了苏-57重型五代机与苏-75轻型五代机的高低搭配战略。
![]()
苏-57凭借强机动性和超远程打击能力,打破敌方防空网并压制敌方战机。苏-75则以轻型、低成本为亮点,承担中低强度空战和对地支援任务,凭借价格优势抢占市场,弥补苏-57量产有限、成本过高的短板。
俄罗斯这一思路与美国F-22、F-35的组合有异曲同工之妙,均通过优势互补形成强大作战体系,战略规划可圈可点。
苏-75于2021年莫斯科航展亮相后,后续鲜有消息。2025年10月,网上曝光的照片显示,苏-75已从模型阶段发展为成品状态的原型机,目前正在进行试飞前的准备工作。
苏-75这款战机在苏-57成熟技术工艺的基础上,升级了航电系统和隐身涂层,同时提升了载弹空间与高速机动性,核心竞争力直指中小国家需求。
其预估售价不到3000万美元,仅为苏-57的一半、F-35的三分之一,价格优势极为突出。它作战实力不俗,相传速度可达1.8至2马赫,可携带7吨左右弹药,最大航程约3000公里,能够同时打击多个目标,可满足各类作战需求。苏-75若正式推出,将具备一定的出口吸引力。
中国五代机已经实现了量产,对出口也有自己的独特思路。歼-20作为重型战斗机,是中国空军的战略支柱,和美国的F-22一样不对外出口,以避免重要的技术外泄。而歼-35则面向国际市场,是多用途战机。
另外,中国还设置了一些出口限制条件,不开放源代码和深度改装权限,仅销售成品,避免买家通过拆解导致技术扩散。再者,也明确禁止买家将战机转手卖给第三国。
若俄罗斯能让苏-75成功走入市场,不仅能够与苏-57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为俄罗斯缓解制裁带来的压力。
这一结果至关重要,将对俄罗斯航空工业未来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若苏-75成功开拓市场,能使俄罗斯军工站稳脚跟,重新回归全球航空强国之列。反之,若苏-75未能顺利量产或打开市场,俄罗斯的五代机出口之路也将更加艰难。
当然,俄罗斯不能将希望都寄托在五代机上面。除了战机,更重要的是生产链、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才能够带动整个军贸的出口。比如中国现在拥有了脉动生产线,量产动力十足。而且歼-20进行了双座改版,歼-35也实现了量产还升级了舰载版。
美国也没有停下五代机的发展步伐,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五代半机和六代机的研发,而且美国还继续通过绑定盟友来巩固市场的份额。
因而今后中美俄三国的五代机市场博弈,必将迎来更加激烈的交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