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媒体又在炒作中国的那款轰-20隐形轰炸机,说是让他们的空军将领睡不着觉。说实话,这事儿从几年前就开始传了,但到现在飞机还没正式亮相。
2016年9月,中国空军时任司令马晓天在一次公开场合提到,正在研发新一代远程打击轰炸机。这算是官方第一次确认轰-20项目存在。当时美国情报界就注意到了,因为中国空军当时的主力轰炸机还是轰-6系列,那是基于苏联老款Tu-16改的,服役几十年了,隐身能力基本为零。
轰-20一出来,就意味着中国要进入战略轰炸机的隐身时代,能和美国的B-2、B-21比肩。美媒从那时候起就开始跟踪报道,《国家利益》杂志在2023年11月16日发了一篇题为“中国新型轰-20隐形轰炸机让美国空军将领夜不能寐”的文章,直接点出这个飞机给美军带来的压力。
文章说,轰-20存在一个明显的矛盾点:它明明很威胁,但又神秘得像没存在过。你觉得它真有吧,可就是不露面。这让美国人纠结,为什么中国造隐身战斗机如歼-20那么快,2011年首飞,2017年就服役了,歼-35舰载版也已经在2024年完成测试,可轰-20从2013年传出概念到现在2025年了,还没影儿。
美国情报机构的年度报告也反复提到这个。五角大楼在2024年12月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里,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推进轰-20的开发,这款飞机预计有核常兼备能力,能执行战略打击任务。但报告明确指出,项目从2016年公开后,可能需要超过十年时间才能成熟。意思是首飞和服役至少要到2030年后。
这和早些年的一些乐观估计不一样,比如2022年有中国媒体暗示很快首飞,2024年3月空军副司令王卫在两会期间说“很快就会公布”,但到现在11月17日了,还没动静。美媒就抓住这个点分析,觉得延迟不是简单的技术卡壳,而是中国在等更成熟的方案。毕竟轰炸机这种东西要用几十年,急着推出来半成品没意思,不如多花时间融入新科技。
![]()
技术层面上,轰-20的难点确实不少。公开资料显示,这款飞机很可能采用飞翼布局,类似美国B-2,外形像个大蝙蝠,能减少雷达反射面。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负责研发,他们有经验做大型机,如运-20运输机,从2013年首飞到2016年服役,证明了中国在大飞机制造上的能力。
但轰-20不一样,它是隐身平台,需要在材料、发动机、航电上全套升级。隐身涂层就是一大关,这种材料要吸收雷达波,还得耐高温、耐腐蚀,大型机身涂起来维护成本高。2023年有专利显示,中国在纳米级吸波材料上有了进展,但大规模应用到轰炸机上,还得反复测试。发动机也是关键,早期传闻用俄制D-30KP-2,但现在更可能是国产WS-15或WS-20涡扇。
WS-15是歼-20的动力,推力18吨级,从2019年测试到2023年批量生产,花了好几年。轰-20需要大推力低油耗的版本,确保航程超过8000公里,甚至通过空中加油覆盖全球。2024年有报告说,中国在高空模拟台上验证了这些,但整合到整机上,还得解决热管理和噪声问题。
![]()
再有就是控制系统。飞翼布局没有尾翼,稳定性靠电脑算法维持,在不同速度和高度下都得稳当。工程师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上万种场景,2024年在新疆基地做过环境适应测试,包括高海拔起降。但这些工作都是内部的,外界看不到进度。
武器系统也复杂,预计内部弹舱能挂多枚导弹,如CJ-1000巡航导弹,射程2000公里以上,2022年在演习中验证过。还有可能配YJ-21高超音速导弹,这东西速度5马赫以上,防不住。
美媒推测,轰-20一出,就能和歼-20编队,扩展打击范围到第二岛链,甚至威胁关岛和夏威夷基地。智库报告说,美国的预警系统如E-3预警机,对这种低可观测平台难应对,尤其是如果融入分布式传感器,能360度感知战场。
为什么美媒觉得这是“憋大招”?因为中国在其他领域进展快啊。无人隐身机如彩虹-7,2018年首飞,2023年已测试成功,证明基本隐身技术没问题。第六代战斗机概念也出来了,涉及AI辅助和量子传感器。中国不急着推轰-20,可能是在等这些新技术成熟,预留接口。战略上,公开时机也很讲究。
美国B-21从2015年招标到2022年亮相,保密七年,一出就震动世界。中国类似,保持沉默能制造不确定性。五角大楼报告说,美军对未知威胁敏感,没数据就没法模拟训练。2025年太平洋司令部为此增加了情报预算,空军演习中加了隐身入侵场景,但参数全靠猜。
![]()
结果就是,美国得在防御上多花钱,强化关岛导弹系统和前沿基地防护。智库分析指出,如果轰-20大规模部署,中国生产优势会碾压美军现有轰炸机数量。B-2只有20架,B-21计划100架,但中国工业链全,能快速量产。
当然,也有人说延迟是真遇到了瓶颈。美国情报官员在2024年4月对媒体说,轰-20“不是特别值得关注”,因为工程挑战大,不如B-21先进。他们觉得中国在发动机和涂层上还落后,工业基础虽强,但高端整合经验少。
2021年有欧洲智库报告,说轰-20可能用俄制发动机过渡,但国产化率已超90%,芯片短缺影响过,但2023年解决了。还有观点认为,中国现在更注重无人机和 hypersonic 武器,这些进展快,轰-20作为补充,不用急。2024年珠海航展上,展示了攻击-11无人验证机,间接证明大型隐身平台的底子有了。但轰-20毕竟是有人机,安全性和任务复杂度高,得多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