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Talk君
大家好,我是talk君
前几天,一则关于“电子咖啡手环”的产品引发热 议。这款在进博会亮相的产品,号称能通过微电流刺激让人瞬间清醒,替代咖啡因的作用,售价899元。
![]()
社交媒体上,有人直指这是“当代打工人的电子镣铐”。也有人说“从请喝咖啡到直接电击,资本家的手段越来越直接了。”
这句玩笑背后,藏着不容玩笑的现实。
从咖啡到手环提神方式的“进化”还是“退化”?
回想职场提神方式的变迁,就像在阅读一部打工人生存状况的演变史。
最初,一杯浓茶、一壶咖啡就是全部。那时,疲惫是可以通过短暂的休息来缓解的,提神饮品只是辅助。
后来,功能饮料大行其道,咖啡因含量越来越高,仿佛在暗示:工作强度在飙升,普通咖啡已经不够用了。
而电击手环的工作逻辑截然不同。它不询问你的身体是否同意,不关心你是否已达极限。
它用微电流暴力地唤醒你的神经系统,像抽打一匹疲惫的马,强迫它继续奔跑。
![]()
一键电击,瞬间清醒。科技的进步毋庸置疑,但我们需要思考:这种“进步”究竟服务于谁的利益?
品牌方将这种感觉描述为“酥麻按摩”,但这背后藏着危险的语言游戏。当外在的强制被美化为舒适的体验,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交出了对自己身体的最终掌控权。
表面看,手环为打工人提供了便利;深层看,它将疲劳正常 化、系统化。过去,疲劳是一种需要缓解的状态;现在,疲劳成了一个需要被快速掩盖的问题,好让人继续工作。
![]()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进步”正在将管理的责任从企业转移给个人。工作环境导致的疲劳不再需要企业解决,而是变成了员工自我管理的“个人问题”。
疲惫的身体与不能停下的时代
为什么这样一个产品会出现在我们的时代?答案藏在每个加班到深夜的职场人眼里,藏在无数不敢关机的打工者手机里,藏在“躺平”口号背后那份无法真正躺平的焦虑里。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能停下的时代。停下意味着被超越,意味着可能失去工作,意味着在这个高度竞争的社会中掉队。于是,疲惫成了必须克服的障碍,休息成了奢侈的享受。
![]()
电子咖啡手环的出现,精准地击中了这种集体焦虑。它向我们许诺:你可以超越生理的极限,你可以不需要休息,你可以成为那个永远在线的完美工作者。
但这是怎样的一个许诺啊——它要我们相信,解决过度劳累的方法不是更多的休息,而是更有效的自我剥削。
当科技成为自我剥削的工具
最令人不安的,不是这款产品的存在,而是它将压迫内化为“自主选择”的巧妙设计。
没有人强迫你购买它——是你“主动”在电商平台下单;是你“自愿”戴在手腕上,没有人强迫你使用它。
当电击成为自我选择,我们就完成了一场完美的自我说服:我在为自己好,我在提升自己,我在变得更高效。
![]()
这套逻辑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将系统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个体化。
当一个工作者过度疲劳,真正的问题可能是过长的工作时间、过重的工作负荷或不合理的休息制度。
但电子手环告诉我们:问题在于你还不够清醒,解决方案是更有效的提神方式。
于是,我们不再质疑造成疲劳的原因,转而寻求更强大的抗疲劳工具。就像在一个空气污浊的房间里,没有人去打开窗户,而是纷纷戴上了更先进的呼吸面罩。
重新思考科技与人的关系
科技本该服务于人的福祉,但当我们迷失在效率迷思中,科技反而可能成为损害我们福祉的推手。
真正的科技创新,应该帮助我们更好地聆听身体的声音,而不是更有效地忽略它;应该促进健康的工作休息平衡,而不是助长无休止的劳作;应该增强人的自主性与选择权,而不是将压迫包装成自由选择。
在这方面,已有一些科技产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智能手表提醒用户起身活动,冥想应用引导人们关注呼吸,各种软件帮助用户划定工作与生活的边界。这些技术都尊重一个基本前提:人不是机器,需要休息、恢复和滋养。
可能的出路从关注效率到关注福祉
面对电子咖啡手环这类产品,我们需要一场根本性的思考转变:从问“如何更高效”转向问“什么是良好的生活”。
![]()
良好的生活必然包括充足的休息、身心的平衡、工作的意义感,以及对自己时间和精力的主导权。任何以牺牲这些为代价的效率提升,本质上都是对生活质量的剥夺。
作为个体,我们可以从重新倾听身体的声音开始。当感到疲惫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借助电击来继续工作,还是应该争取应有的休息?
我真的需要如此压榨自己,还是应该质疑造成这种疲惫的系统性原因?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可以更多地讨论健康的工作文化,挑战那些将过度工作浪漫化的叙事,支持那些尊重员工休息权的企业。
拒绝电击,选择完整
电子咖啡手环的出现,是我们时代的一个隐喻。在这个隐喻中,我们看到了对效率的极端追求如何将人工具化,看到了科技如何被扭曲为自我剥削的手段,也看到了疲惫的个体如何在系统性压力下寻求危险的“解决方案”。
但人不是机器,不能永远运转而不损坏。我们有疲惫的权利,有休息的尊严,有拒绝自我剥削的自由。
下一次当你感到疲惫,也许可以选择闭上眼睛休息片刻,而不是寻找更强大的提神工具;可以质疑造成过度疲劳的工作安排,而不是责备自己不够坚韧。
选择休息而不是电击,选择完整的人性而不是高效的机器——这或许是我们这个疲惫时代里,最勇敢的反抗。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赶紧关注视频号@一刻talks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