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李大为 来源 |互联网品牌官
京东真的下场做咖啡了,而且一出手就带着大佬亲自站台的阵仗。
11月17日三亚的一场品酒会上,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没谈别的,专门以主理人的身份给“七鲜咖啡”站台。
他直言自己前前后后试喝了几十杯,就是为了把口感关,而反复强调的“只用鲜奶”,成了这款咖啡最核心的招牌。
从目前的扩张速度来看,七鲜咖啡显然不是小打小闹。每周新开3到5家门店的节奏,已经不算慢,官方更是放出话来,要在今年年底覆盖北京全部区域。
作为京东总部所在地,北京先享受到这份“近水楼台”也合情合理。
但京东的野心显然不止于北京,刘强东已经明确表示,要向全国的便利店、超市以及线上业态招募合作伙伴,目标很明确:让全国消费者都能尽快喝到七鲜咖啡。
![]()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奔着“随处可见的咖啡角”去的。
要是招商顺利,再过段时间,可能超市收银台旁、餐厅角落、酒店大堂,甚至写字楼楼下,都能看到七鲜咖啡的身影。
这种全场景渗透的思路,和当下瑞幸、库迪密集开店的逻辑异曲同工,但七鲜咖啡手里还多了张京东生态的牌。
翻了翻已上线的产品列表,七鲜咖啡走的是“咖啡+轻食”的常规路线,但刚好踩中了打工人的刚需。
除了美式、拿铁这些经典咖啡品类,还搭配了茶饮和烘焙小食。
首店在北京开业后的反馈,多少能看出市场的热情。有网友晒出排队4小时的照片,吐槽“想喝一杯得提前算好时间”,而9.9元起步的价格,更是让不少人觉得“性价比能打”。
评论区里最集中的声音,是对“只用鲜奶”的认可,有网友说“终于有品牌敢跟植脂末说再见了”,还有人吐槽“之前喝那些便宜咖啡,总觉得腻,肚子上的肉都快藏不住了”。
![]()
当然,质疑声也没缺席。最直接的疑问集中在成本上:鲜奶的采购和运输成本都比植脂末高不少,9.9元的价格能撑多久?
不少人觉得这就是前期的营销噱头,等流量起来了肯定要涨价。
这种担心不是没道理,毕竟之前不少新消费品牌都走过“低价引流—提价维稳”的路子,消费者早就有了防备心理。
说真的,七鲜咖啡抓的“只用鲜奶”这个点,确实说到了不少年轻人的心坎里。
这几年大家被各种概念忽悠得够多了,“0糖0卡”“非氢化植物油”喊了半天,实际成分里还是藏着各种添加剂。
瑞幸、库迪靠着低价确实圈了不少打工人,但不少人喝了之后会觉得肠胃不舒服,大概率就是植脂末在作祟。
单从价格来看,七鲜咖啡直接站到了瑞幸、库迪的对立面。
9.9元的起步价,和现在瑞幸、库迪常用的促销价基本持平,而“鲜奶”这个差异化卖点,成了它最大的竞争力。
要知道,现在打工人喝咖啡,早就不是只图“提神”了,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谁更健康、口感更扎实,谁就更能留住人。
从这个角度看,瑞幸和库迪还真得绷紧神经。
但咖啡赛道从来不是靠一个卖点就能躺赢的,七鲜咖啡要面对的坎一点也不少。
首当其冲的就是供应链,鲜奶不像植脂末那样方便储存运输,必须全程冷链加持。
在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冷链网络完善还能控制成本,可要是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冷链成本上去了,9.9元的定价能不能撑住就是个大问题。
![]()
不过关键的是用户习惯。
瑞幸做了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千万级的私域用户,库迪也靠着前期的补贴攒下了不少回头客,不少人点咖啡都形成了“打开APP就点熟客款”的习惯。
七鲜咖啡要把这些人抢过来,光靠“鲜奶”和低价还不够,口感的稳定性、出餐速度、服务细节,每一样都得跟上。
其实大家关心“瑞幸库迪慌不慌”,本质上是想知道咖啡市场会不会有新变化。
这些年咖啡价格一路被打下来,消费者确实得了实惠,但对品质的要求也在慢慢提高。
七鲜咖啡要是真能守住“只用鲜奶”的承诺,把口感稳定住,哪怕后期价格微涨,说不定真能在红海里占住一席之地。
至于能不能“干翻”瑞幸库迪,现在说这话还太早。
咖啡赛道没有神话,瑞幸从巨亏到盈利熬了6年,库迪狂奔之后也陷入关店潮,这些都说明这个行业不好做。
但七鲜咖啡的入场,至少给了消费者一个新选择。
对打工人来说,能多一个喝着放心、价格不贵的咖啡选项,总归不是坏事。
后续就看七鲜咖啡能不能扛住供应链和品控的压力,也看瑞幸库迪会不会针对性调整策略。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