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博主@平原公子赵胜 发长文批判日本,指出其社会、基建、产业等全方位停滞,弥漫“死气”……
原文章在微博热度极高,浏览量超 642 万,其所述的日本“封印的琥珀论”还挺新颖的……
![]()
11 月 16 日帖子又被日本网民@涩井幸平 搬到 X 上,获近 2.2万点赞,1万收藏,681.4 万浏览量,本以为会引来反驳,评论区却出现大量日本网民的共鸣,他们补充了许多生活中的细节,这种反差让事件显得格外突出。
![]()
![]()
在当前的中日关系氛围下,这样的情况并不常见。日本社会面对外部批评一向谨慎,表达不满的声音通常比较收敛。但这次日本网民的反应鲜明而直接。他们的留言显示,这些情绪在社会内部并非不存在,而是缺少合适的出口,直到这篇来自外部的文章触发了更广范围的讨论。
![]()
过去十几年,日本社会在许多方面保持着稳定,却也逐渐显露停滞的迹象。城市面貌变化缓慢,经济增长缺乏活力,年轻人对未来的预期下降,产业结构长期固化。城市中的很多街区多年保持原样,商店更新速度缓慢,商业街在节能模式下显得更为冷清。许多人形容这种环境既整洁又沉闷,日常生活在无声无息之间失去变化……
![]()
当文章被转到日本网络后,许多网民的评论展现了另一层现实。他们描述所在地区的商业街多年没有新店开业,公共设施老化严重,地方经济难以恢复活力。有人说自己三十出头却觉得生活像进入了暮年,是周围环境让人难以保持能量,而不是年龄本身。
![]()
这些讨论并不意味着日本人期待外部声音来定义本国问题,而是他们自身的体验已经足够明确,只是表达渠道有限。公共讨论的文化相对保守,使得部分意见不易进入主流视野。当网络提供了更自由的场域,积压许久的情绪自然被释放出来。
![]()
沉默仍然是多数人的选择。对于习惯稳定节奏的人来说,外部批评并不足以成为改变的动因。他们继续按照原有方式生活,对问题有所感受,却不会轻易投入行动。这样的沉默既维持着日本社会的安稳感,也让改革的动力更难积聚。
![]()
![]()
外界常把日本视作秩序井然、节奏稳定的国家,但生活在其中的人却更能感受到停滞正在日常里累积。从城市到职场,从学校到家庭,变化的需求已经存在,只是尚未转化为推动社会的力量。
![]()
这篇文章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表明,日本内部对停滞的讨论正在变得更公开。当然我们外界的声音无法替代日本人自身的判断,但提供了一个让情绪得以浮现的机会。对于未来的方向,日本社会需要面对的不只是外部形象,而是内部对改变的实际需求。
![]()
![]()
这篇话题引发中日两国网友的争论非常有趣,有条件的可以到推特上看原文。
如此看来最了解日本的,还是中国人啊……
不过在多个国家生活过的小编仔细想想,停滞的又何止日本,全球除了少数有限几个国家,都在停滞了吧?
苦笑ing ……
PS : 转发分享不代表本号立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上面的中国网友白面胖和尚他就不认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