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北窗读诗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汪曾祺拜访三苏祠,即苏轼旧宅,五亩家园,红栏旧井还能汲水,离家时乡亲们为其栽种的荔枝,不知被补种了几番,彼时已然半枯。
白云千载空悠悠,斯人远去,此地再也等不回它的旧主人了,汪曾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而终其一生,苏轼也未能兑现与弟弟子由夜雨对床的约定。
苏轼是恋家的,一直怀有功成身退之念,可人在宦途,身不由己,与故乡眉山总是渐行渐远,但他又是旷达的,深知心安便是归处。
“花在旧时红处红”,不论游子是否回得去,也不论身在何方,那故乡年年绽放的红花,却会永远盛开在记忆深处。
苏轼深谙此理,故而面对宦海沉浮,他并不纠结,随遇而安就是最好的归宿,这般通透豁达的心境,唐末五代时的诗僧怀睿亦有。
怀睿,又名怀浚,为唐末五代僧人,颇具才情,不仅精通儒、释、道三家经典,还工诗善书,尤以草书见长,有“草圣僧”的美誉。
据《北梦琐言》记载,他通晓术数,能预言吉凶,且多有应验,乡里人都将他奉若圣人,而归州刺史于公则认为他是妖言惑众。
于是,在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于公便以“妖言惑众”的罪名将其逮捕下狱,囚禁于归州(湖北秭归)。
面对刺史的审讯,怀睿以两首七言绝句代替通状,为自己辩白,陈述身世和感慨,于公阅后,大为称奇,便将其释放了。
《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即怀睿彼时所作,前一首为咏莺啼,后一首为咏花红,全诗质朴自然,明白如话,有浓郁的民间歌谣韵味。
通状为古代一种陈述报告的文件,通指通报,状即为陈述,相当于现在的情况报报告书或自述、自白书之类,下面和我一起欣赏这两首小诗。
![]()
家在闽山西复西,其中岁岁有莺啼。
如今不在莺啼处,莺在旧时啼处啼。——唐 怀睿《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 其一》
简译:
我的故乡在闽山的西面,还要再往西走很远,那里年年都有黄莺婉转啼鸣。
如今我已不在那莺啼声环绕的地方,可那些黄莺仍在旧日的枝头啼唱如初。
赏析:
“家在岷山西复西”,首句是怀睿对刺史关于自己籍贯的回答,即故乡在闽山的西面再往西的地方。
“闽山”本名乌石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旧城内之西南隅,与九僵山、越王台合称为“福州三山”,唐天宝二年改称闽山。
秭归距离闽山本就有数千里之遥,在那车马都慢的年代,更何况诗人的故乡,还在那遥不可及的闽山西面还往西呢?
可故乡虽然遥远又偏僻,但却始终是诗人心中最温暖的存在,那清脆的莺啼一直萦绕在心中,永远都是那么的生机盎然。
怀睿是云游僧人,四海为家,彼时虽身陷囹圄,但故乡的风景,却依旧是那么的清新明亮,给予他温暖和力量。
所以,诗人对故土充满眷恋之情,而那“莺在旧时啼处啼”,也让他懂得,这莺啼本就是自然规律,不论他在与不在,它都是存在的。
而这也是他以诗代替通状,自证清白的一种方式,更是对刺史“妖言惑众”指控的巧妙回应,如一场无声的抗争。
![]()
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
而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唐 怀睿《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其二》
简译:
我的家在闽山以东,还要再往东走很远,那里年年都有鲜花盛放。
如今我已不在花开的故土,但那些花儿依然在旧日的红艳处绽放。
赏析:
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与第一首相呼应,以诗自证清白,用质朴的预言回应指控,即抒发对故乡的眷恋,也暗含对世俗偏见的反抗。
在诗人的心中,闽山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还是精神的原乡,故通过“东复东”、“西复西”的方位叠加,以刻意模糊故乡的具体位置。
目的就是强调故乡在自己心中的神圣感,和不可取代性,东西是空间延伸,强调漂泊日久,岁岁年年则是时间循坏,意寓故乡的恒久,暗示精神家园不可摧毁。
作为僧人,怀睿这两首诗的创作,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思乡主题,其中“花在旧时红处红”和“莺在旧时啼处啼”之句,更是暗含禅机。
花开花落,莺啼莺息,本是自然规律,并不会因为人的存在与否而改变,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就是对刺史“妖言惑众”指控的间接反驳。
他认为,术数预言不过是洞察自然规律的智慧,亦是自己对生命本质的顿悟,纵然身体被囚禁,可精神仍会如旧时之花般自由绽放……
刺史于公自是饱读诗书,也是睿智通透之人,阅罢怀睿这两首小诗,也明白了他的心意,于是就释放了他,怀睿也因诗而重获自由。
![]()
后记:
彼时,崔颢登黄鹤楼,见夕阳斜照,江水悠悠,归帆渺渺,不由得发出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千古之叹。
乡关何处?一贯是远方游子的心愁,而故乡也就成了离开后的心心念念,可是,有豁达通透如苏轼、怀睿这般心境之人,却是少之又少。
只是,终其一生,苏轼未能回归故里,怀睿虽然以诗自证清白,获得自由,但也未能回归家园,客死他乡,幸得刺史高公为其处理后事……
参考资料:
《全唐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