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介绍“十四五”以来昭通市推进赤水河保护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昭通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境内共有长江干支流393条,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赤水河发源于昭通,“十四五”以来,昭通市紧盯“截污、治水、固土、增绿、搬迁、转型、共生、协同”8个核心词,扛牢源头责任、展现源头担当,努力把赤水河打造成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截污治水,碧水清流换新颜。推进实施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一条例(《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一决定(《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一细则(《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以此推动建立云贵川三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成为全国首个跨多省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统筹抓好治“两污”、治面源污染、开展“厕所革命”,实现流域内城乡“两污”设施、入河排污口整治、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3个全覆盖”,连续5年赤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形成“一江清水出云南”的良好态势,相关案例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固土增绿,青山叠翠展新卷。扎实开展赤水河流域矿山植绿、岸线增绿、裸土披绿三大行动,镇雄县坡头镇海塘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综合处置及生态恢复工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全部拆除流域内17座小水电站,全域恢复自然流态,整治经验入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效典型案例》;严格落实“十年禁渔”要求,赤水河流域鱼类资源从2020年的36种增加到当前的43种。
绿色发展,人境和谐谱新篇。加快生态搬迁、推进源头搬迁,走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道路,建成赤水河流域竹产业基地160万亩,竹产业成为群众的“幸福不动产”;避暑康养、红色旅游等文旅产业加快发展,“红色扎西·赤水明珠”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和谐统一。

来源 | 中国环境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
![]()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