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3日电(记者 姜煜)记者13日从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生中国”)上海总部获悉,该银行的“种·未来”森林保护修复项目日前顺利通过验收。来自恒生中国、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以下简称“SEE基金会”)、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代表共同参与验收检查,经过对项目修复区的现场勘查,核实项目造林面积、保存率均达到验收合格标准。
![]()
恒生中国“种·未来”森林保护修复项目现场。恒生中国供图
据恒生中国相关人士介绍,“种·未来”森林保护修复项目于2022年由恒生中国和SEE基金会共同发起,项目区位于四川省平武县白马片区梅家沟,是多个自然保护区的关键连接地带。受风雪、洪灾、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项目区林地中“天窗”较多,林相杂乱,导致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栖息地呈现“破碎化”“孤岛化”的特征。项目旨在通过人工造林的方式,加速森林更新,局部恢复当地珍稀和濒危物种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
经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实地勘察与测算,“种·未来”森林保护修复项目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25.81亩,达项目目标的105%,项目区内人工种植的苗木保存率达84.53%,符合人工造林成功的验收标准。项目区植被的恢复,不仅增加了破碎栖息地的连通性,有助于野生动物提高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而且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均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项目在当地社区中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动员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项目的种植、抚育及管护之中。过去的伐木工人“变身”为护林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当地逐渐深入人心。项目实施期间,恒生中国也组织员工及亲属前往项目区开展志愿者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并亲身参与树苗补植,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公益。
恒生中国执行董事兼行长吴威表示:“‘种·未来’森林保护修复项目是恒生中国为自然生态保护种下的一颗‘种子’,通过与公益组织、科研单位、当地政府、社区居民合力,共同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生态治理格局,希望能为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和绿色生态建设提供案例参考。未来,我们也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尝试与探索。”
SEE基金会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项目总监蒋泽银表示:“‘种·未来’森林保护修复项目以科学评估为基础推进栖息地修复,项目通过适当人工干预有效提升了森林覆盖率与大熊猫栖息地连通性,实证数据表明植被恢复对改善‘破碎化’生境、增强气候韧性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期待继续携手各方深化基于生态学原理的修复实践,推动自然解决方案在更大范围落地生根。”
“种·未来”系列社会公益项目的顺利实施,是恒生中国在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展的创新探索与有效实践。未来,恒生中国将继续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为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完)
编辑: 覃一川 责编: 张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