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作者引入成长激励计划#当广东江门宣布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延至男性68岁、女性63岁时,评论区瞬间炸出一群70后:“这是要我们退休前还完房贷,退休后继续还‘养老贷’?”紧随其后的青岛、昆明、西安等六城同步调整政策,直接把“贷到老”推成全国性话题。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这届中年人正站在政策的十字路口——左手是延迟退休的红头文件,右手是银行递来的超长待机贷款合同。有网友精辟总结:“以前是30年房贷压垮青春,现在是30年房贷续命中年。”
![]()
image
45岁换房族迎“第二春”?
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是那群卡在45-55岁尴尬区间的改善型买家。某房产中介晒出对话截图:“客户王姐原本纠结换不换四居室,听说能贷到63岁当场签了认购书。”北京西城区某楼盘销售坦言,近期看房者中45岁以上占比骤增三成,“学区房概念弱化后,大户型反而靠‘养老舒适牌’逆袭”。
![]()
image
但银行柜台的现实泼了盆冷水。尽管政策允许68岁前放贷,多数银行仍要求月供不超过退休金70%。这意味着想贷足30年,55岁申请人月收入至少要2万以上。正如网友调侃:“不是银行不想借,是怕我们活不到还完那天。”
![]()
image
嗅觉灵敏的房企已经打出“退休不褪贷,安享黄金20年”的广告语。某央企楼盘甚至推出“以贷养贷”方案:子女可接力偿还父母名下房贷。这种“传家贷”模式引发争议,有购房者吐槽:“祖宗十八代的债都没这么代代相传的。”
![]()
image
更魔幻的是部分城市出现的“养老房焦虑营销”。昆明某项目销售话术变成:“您现在不买,等68岁想换电梯房就贷不了款了!”殊不知按新规,68岁恰恰是贷款截止年龄。这种倒置的逻辑,活像提醒顾客“趁牙没掉光赶紧买坚果”。
政策组合拳背后的代际博弈
当延迟退休遇上贷款松绑,政府意图其实很清晰:让中年人继续当楼市“接盘侠”。北京新政文件里那句“贷款期限最长30年”,与山东规定的“男性最晚63岁退休”形成微妙呼应——相当于默认你要工作到退休前最后一刻。
但这可能加剧代际资源争夺。90后小李算了一笔账:“我爸要是68岁还在还房贷,我的婚房首付岂不是要等到他百年之后?”这种担忧正在变成段子:“以前是啃老,现在是老啃——老人啃食年轻人的购房资格。”
看着各地公积金中心官网的访问量飙升,忽然读懂这届中年人的倔强:他们一边骂着“贷到老”政策,一边默默计算着换房可能性。就像某位网友的签名档:“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毕竟谁不想在退休前住上带花园的房子呢?”
#延迟退休冲击波# #房贷还到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