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报时评
这场宴席,一开就是11年!在武汉龙桥村,重阳节这天请全村70岁以上老人吃饭,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活动。从一人出资到全村捐款,一顿饭,见证了全村十余年的爱心接力。
2015年,在外打拼四十多年的村民汪春喜,念着“龙桥村是根”,自掏腰包办起首届孝老宴。后来村民们纷纷加入,连年轻一辈也主动接棒。到发起人去世时,村里已攒下16万善款,孝老宴彻底成了全村默认的约定。
![]()
百善孝为先。让老人们热热闹闹吃顿饭的朴素初衷里,藏着中国人最根本的孝亲情结。龙桥村用孝老宴,把抽象的“孝道”变成了老人嘴边的热汤、耳边的家常。龙桥村证明,只要有人带头把敬老落到实处,传统美德就会自然传承。这席热饭,暖的不仅是老人的胃,更是全村人的孝心。
一个村庄的灵魂,来自于善行善德凝聚起的乡风。村民看着捐出去的钱变成了老人碗里的菜,心里清楚“做公益比摆阔气有面子”;看着年轻人不再干坐在一边玩手机,而是一起努力安排桌椅、调度餐食,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真谛。一场孝老宴,把全村人的心思拧到了“办好事、做好人”上,这不就是乡风文明最鲜活的样子嘛!
![]()
在乡村治理上,龙桥村没搞行政命令,而是用孝老宴这个软纽带凝聚了人心。村“两委”只负责搭平台、做公示,把捐款名单贴在最显眼的地方,让村民自己看、自己比、自己参与。这种“村民自愿、干部服务”的模式,让村民觉得“这是咱自己的事,得好好办”。
更关键的是代际传承。龙桥村的孝老宴,让在外的年轻人有了回村的理由,让年轻人觉得“家乡需要我,我也能为家乡做事”。找一件能连接老中青三代人的小事,让老人感受到温暖,让中年人找到价值,让年轻人看到责任,形成老带少、少助老的良性循环,乡村才有长远的希望。
“把老人当亲人”,“把村子当自家”,龙桥村用一顿饭,写出了乡村文明的精彩答卷!
作者:邵泉尉
视频主播:李芸聪
拍摄&剪辑:胡琪 付小桐
监制:骆玉兰 朱一鸣 编辑:高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