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体重管理中心建设路径与管理模式,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推动肥胖与代谢疾病防治的规范化、精准化与多学科化,11月14日,由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及民盟四川大学委员会协办的“医汇”系列学术会议——四川大学华西二院体重管理门诊启动会议,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召开。
随着肥胖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界已普遍认识到肥胖并非单纯的生活方式问题,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复杂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涉及遗传、环境、内分泌、神经调控及心理行为等多重因素。与此同时,减重药物、代谢外科、数字健康等新技术手段的崛起,也为肥胖与代谢疾病的防治带来了革命性突破。在此背景下,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正式设立体重管理门诊,旨在通过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整合内分泌、营养、心理、妇产等资源,打造集筛查、评估、干预、随访于一体的全周期管理体系,推动肥胖防治从“治已病”向“治未病”。
会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副院长牛晓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体重管理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公共卫生问题。华西二院将以体重管理门诊为切口,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助力“女性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随后,刘家明教授就华西二院体重管理门诊的建设规划进行了专题汇报,详细介绍了门诊的学科架构、服务流程、技术平台、体重管理门诊进展以及未来发展的特色方向。
在学术报告环节,赵茜教授对《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版)》进行了系统解读,指出新版指南首次将“肥胖分型”与“个体化治疗路径”纳入核心内容,强调根据病因、代谢表型及并发症风险制定精准干预策略。曾菁教授则从流行病学角度剖析了肥胖带来的疾病负担,指出肥胖既是独立疾病,也是多种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的致病因素。临床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欠佳且难以长期维持困难,患者常常低估肥胖危害,并且对减重治疗的手段存在顾虑,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危机。针对女性群体中的特殊类型肥胖,孔令伶俐教授深入探讨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肥胖的交互机制,指出PCOS患者中肥胖率高达60%-70%,而肥胖又会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及生殖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她呼吁建立“生殖-代谢”联合门诊,实现对PCOS肥胖患者的早识别、早干预。
在经验分享环节,王曦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减重门诊建设中的实践探索,提出“中心减重模式+互联网模式”的整合式服务模式,包括设立减重个案管理师、开展规范化的培训、科研、义诊、宣教以及团体心理干预等,显著提升了患者依从性与减重成功率。李佳珍教授则从肥胖患者的长期管理和营养治疗出发,围绕肥胖症的长期管理、肥胖症的诊疗路径、肥胖症的阶梯疗法、肥胖症的营养治疗展开讲解,强调“肥胖症治疗为阶梯式治疗模式,生活方式干预是体重管理的基础,而营养干预是生活方式干预的核心”。
同时,专家围绕三大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一是减重中心建设如何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专家们一致认为,减重中心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新增长点,更是推动医院学科融合的重要抓手。二是肥胖患者如何实现有效的长期管理:强调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机制,利用远程监测、AI随访、同伴支持等手段,破解“减重易、维持难”的临床难题。三是多囊肥胖患者对生殖的影响:呼吁加强妇产、内分泌、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制定针对育龄女性的个性化减重方案,降低不孕、流产、妊娠并发症等风险,助力优生优育。
此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综合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如辉带领科室相关医师联合华西医院巫丽娟、谢兴蕾,开展了一场名为“多学科联合诊疗,告别盲目减肥”的主题义诊。
![]()
义诊现场。主办方供图
本次会议不仅为推动“医汇”系列学术会议走深走实,助力构建妇女儿童医院特色肥胖防治新格局。(李文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