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投资者网》吕子禾
近日,浦银安盛基金宣布发生人事变动,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首席权益投资官蒋佳良因个人原因正式离任,其管理的浦银安盛价值成长混合等多只产品陆续交接,内部基金经理高翔接棒核心产品管理。同时原中信保诚基金明星基金经理江峰将加盟,扛起权益投资大旗。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人员轮换,浦银安盛正面临管理规模下滑、产品结构失衡的挑战。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公募规模较2024年末缩水逾10%,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不足5%,半数的主动权益基金排名中后。
这场“一退两进”的人事调整,不仅关乎一家基金公司的战略走向,更牵动着数万投资者的持仓神经。
核心阵容的变与守
蒋佳良的离任,为其在浦银安盛七年的职业生涯画上句点。
这位拥有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企业管理学硕士学位、16年金融从业经验的“权益一哥”,2018年加盟后从权益投资部总监助理一路晋升,见证并推动了公司权益业务的发展。
在产品管理上,他的业绩呈现鲜明的“冰火两重天”。浦银安盛新经济结构混合A累计回报达169.87%,年化收益15.19%,成为行业标杆;而浦银安盛品质优选混合A任职期间亏损超45%,净值几近腰斩,同类排名垫底。这种分化背后,是其“成长+均衡”的投资风格与高换手率特征。
接过部分产品管理重任的高翔,代表着公司内部培养的新生力量。
这位华中科技大学金融学博士,2020年加盟浦银安盛后从宏观策略周期研究员起步,凭借对经济周期和行业轮动的深刻理解快速成长。
截至2025年11月,他累计任职近200天,管理资产规模6.22亿元,其与李浩玄共管的周期优选混合A在2025年三季度斩获33.11%的净值增长,展现出稳健的投资能力。
如果说高翔是“守成者”,那么江峰的加盟则是浦银安盛的“破局之举”。
拥有多年金融从业经验的江峰,是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CFA持证人,其职业生涯始于中信证券投行部,2017年转型公募后,以小微盘股投资和逆向策略闻名业内。
在中信保诚基金期间,他管理的多策略混合基金累计回报超120%,持仓分散化、注重价值挖掘的风格,恰好弥补了浦银安盛在小盘股领域的布局短板。2025年11月4日,江峰正式完成基金业协会注册登记,将加入浦银安盛基金,开启公司权益业务的新篇章。
投研、产品与规模的三重考验
蒋佳良的离任,给浦银安盛权益投研团队带来了短期震荡。
作为核心管理者,他的离开导致权益投资决策层出现真空,部分与其密切合作的研究员和助理可能选择离职,影响团队稳定性,浦银安盛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快速推进的投研体系改革来对冲这种风险。
产品端,交接工作已平稳推进。
蒋佳良管理的8只产品均已确定接任者,除高翔外,李浩玄等业绩亮眼的基金经理也承接了部分核心产品。
但由于浦银安盛品质优选混合等产品前期亏损过大,短期内净值修复难度较大。江峰的投资风格与现有产品需要磨合,未来是否会推出小盘股特色产品,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浦银安盛“全球科创家”“指数家”“固收家”三大战略仍在推进,江峰的加盟有望为“全球科创家”战略注入新动能,与指数业务形成协同。
规模压力则是浦银安盛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公募规模降至3419亿元,行业排名退至第30位。权益类基金规模偏小的问题尤为突出,权益产品总规模不足110亿元,约半数的产品规模在1亿元以下。
蒋佳良离任引发的赎回压力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其管理的品质优选混合规模从峰值10亿元缩水至7.01亿元,降幅超30%。江峰的明星效应能否吸引增量资金,高翔等新任基金经理能否通过业绩稳住规模,将直接决定公司未来的行业地位。
银行系公募的权益突围
浦银安盛的人事变动,是当前公募行业人才流动趋势的缩影。
近年来,基金行业人才稳定性显著提升,离职率创24年来新低。但核心人才的流动更趋理性,头部人才更倾向于选择战略契合、资源支持充足的平台。
江峰从中信保诚加盟浦银安盛,或许正是看中了公司在银行系背景下的资源优势与战略转型决心,这种“双向奔赴”成为行业人才流动的新特征。
对于银行系公募而言,浦银安盛的困境具有普遍性。
凭借股东渠道优势,银行系公募在固收领域占据天然优势,但权益业务普遍存在投研积淀不足、人才储备薄弱、产品结构失衡等问题。
数据显示,银行系公募权益类基金平均规模占比不足8%,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浦银安盛“固收独大”的产品结构,债券型与货币型基金占比超95%,正是这一现状的典型写照。
浦银安盛的转型尝试,也为银行系公募权益突围提供了思路。
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的方式补强投研团队,借助明星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打造特色产品,同时推进投研体系制度化建设,降低对单一核心人员的依赖。这种模式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战略执行的持续性与团队磨合的效果。
从行业发展来看,公募基金正从规模驱动向质量驱动转型,权益投资能力或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未来,在“三大品牌”战略的指引下,浦银安盛若能实现投研体系的顺利重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与投资者信心的重建,或将有望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实现从“固收独大”向“多元均衡”的转型。(思维财经出品)■
浦银安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