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才能共赢
“无论是OTA还是旅行社,酒店都希望沉淀自己的会员,把营销命脉握在手里。”
11月13日,2025环球旅讯数智论坛(大湾区站)的最后一个环节《从旅行社视角看酒店生意新机会》热闹开场。
在这场对话中,几位来自大湾区的一线从业者不约而同提到三个关键信号:入境客在变得更精打细算、酒店库存在变得更“卷”、而真正能出圈的产品,靠的已经不是价格,而是故事和体验。
做了十七八年旅行社生意的肖远山,既是神州旅业百人会发起人,也是本场环节主持嘉宾。
这次,他与三位同行——中国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 崔定邦、香港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入境游事业部总经理黄劲文、广东奢游国际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创始人 谭晴Sunny,一起从大湾区旅行社视角,聊聊酒店生意的新机会。
![]()
(从左到右依次是肖远山、崔定邦、黄劲文、谭晴Sunny)
01
市场变了
酒店得跟着客群需求调整
作为大湾区核心门户,香港酒店市场如何?
崔定邦提到,香港每年大概接待4500万内地游客和1000万国际游客,酒店入住率一直很高。
“客观说,香港整体消费就不低,酒店价格没法跟深圳比,但现在高中低档酒店都有,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疫情之后,游客选酒店的偏好也分了层:年轻背包客喜欢简单实用的,高端游客还是看重品质和景点位置,像中环、旺角这些地方的酒店,依旧很抢手。
他还分享了个特别典型的例子——深水埗的美荷楼青年旅舍。
这地方原本是香港第一代公屋,后来活化改造成青旅,里面还藏着个小型博物馆,能让人感受到香港公屋的历史民生风貌。
“美荷楼”这种“故事感+价格友好”的组合,恰好接住了那批既在意预算、又想“体验点不一样”的年轻客人——他们买的,不只是一个床位,而是一段可以被讲出来的故事。
![]()
就因为这份独特的历史文化感,拉动了美荷楼的入住率,不少内地网红都特意跑去打卡。
在崔定邦看来,旅行社和酒店本来就分不开,酒店把当地文化融入进去,吸引力会大大提升,也能引导游客别光盯着维多利亚港周边,去新界、西贡这些地方住住,感受不一样的香港。
对酒店来说,这也是一种“错位竞争”——不一定非要挤在最贵的地段,只要把在地文化做深、把故事讲好,同样能让客人“愿意为你绕一点路”。
02
入境游回暖
酒店要交新“功课”
街头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入境游的回暖让酒店迎来新机会,但一个现实前提是:客人回来了,花得却比以前更精了。
黄劲文把入境客源分成欧美和东南亚两大块,疫情后全球经济不景气,这两类客人的酒店消费偏好都有了新动向。
欧美来的轻奢客,还是认国际连锁品牌的品质,住得踏实是他们的首要需求;东南亚客人则更看重性价比,香港本地的四星、五星酒店成了他们的首选。
整体算下来,入境游客在酒店上花的钱,比疫情前确实少了些。
不过好消息是,近半年欧美游客慢慢回流,香港五星级酒店的价格已经开始往上涨,加上展会、企业拜访这些商务活动多了起来,商务旅客也越来越多,给高端酒店添了不少人气。
说到服务配套,黄劲文觉得大湾区酒店还有不少可以优化的地方。
支付就是个大问题,很多境外游客没有内地手机号,用不了微信、支付宝,所以支持 Master 卡这些国际支付方式的酒店,自然更受他们欢迎。
谁先把支付、网络、前台沟通这些基础环节打磨顺畅,谁就更有机会把回来的客人“留下来”。
语言方面虽然比以前好很多,但非连锁酒店的外语服务还是差点意思,不过现在 AI 实时翻译设备很方便,花点小钱就能补上这个漏洞。
至于民宿、设计酒店这类非标化住宿,黄劲文也有自己的看法。
它们房量少,大多在社交平台上自己卖房间,旅行社一般很少对接,除非是中高端定制团。但对接的前提必须是安全和服务都过关,他就曾给外国游客推荐过珠海某岛上的特色酒店,就是因为那里的设施和早餐都经得起挑剔。
他还举了个合作的好例子,香港帝京酒店、帝景酒店和旅行社联手,推出了张爱玲主题宴席,再配上专属的香港一日游线路,酒店有了新卖点,旅行社也有了特色产品,妥妥的双赢。
像“张爱玲宴席+主题线路”这类组合,本质上就是把“住一晚”升级成“体验一个完整故事”,既方便包装,也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形成记忆点。
03
高端客群不满足于“住”
得玩出新鲜体验
谭晴Sunny深耕高端定制游13年,服务过近20万高端客户,对这部分人的需求摸得很透。
她的公司广东奢游主要做高端定制旅行,尤其是王牌海岛度假板块,核心就是帮客户选酒店。
疫情后三年,她每年要花120多天去马尔代夫,实地考察了近百家酒店,用视频把每家酒店的好坏都拍出来,给客户最真实的推荐,同时也会把客户的反馈告诉酒店,帮他们调整定位。
她发现,高端客户早就不满足于“有个地方住”了,他们要的是一整套“住得舒服、玩得出片、讲得出口”的综合体验。
以马尔代夫的奢华酒店为例:
喜欢躺平的客人看重私人泳池、一价全包的服务;
带娃的家庭在意亲子俱乐部的活动;
度蜜月的情侣则很吃泡泡浴、漂浮早餐这种有仪式感的附加值。
而且现在中国的奢牌酒店性价比很高,像深圳的丽思卡尔顿,一晚才1300元左右,在全球同类酒店里价格都算低的,但想留住高端客,还得靠特色体验。
她还举了几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例子:
香港瑰丽酒店搞了个茶空间,借着茶文化传递中国传统文化,让酒店不只是个住宿的地方;
武夷山椿泊度假酒店,把中庭打造成了像新白娘子传奇里的场景,湖景、石桥配着干冰,拍照特别出片,还推出了竹筏下午茶,不少原本只住国际奢牌的客户都被吸引了;
还有沙特的shebara resort、悦榕庄,造型新奇得像外太空建筑,就算配套不算完善、交通也折腾,还是因为适合发社交平台,成了网红打卡地。
这些案例背后有一个共性:酒店不再只是“睡一晚的容器”,而是成为行程里最重要的内容载体——能不能“发朋友圈好看”,已经成了高端客选酒店时的重要标准。
在谭晴sunny看来,现在很多游客选酒店,都会考虑“能不能出片”,这种能在朋友圈炫耀的社交价值,对他们来说特别重要。
她还提到,松赞酒店之所以成功,不只是因为有专属管家,更在于它把基础服务做扎实了,还深度融入了在地文化,这才是高端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有话题的外观可以带来第一波流量,但能不能让客人一年一年地回来,最终还是看服务和文化底子。
04
旅行社和酒店不是对手
合作才能共赢
在环节的最后,几位嘉宾结合自身从业经验,给业者们送上了实实在在的建议。
如果把他们的观点汇总起来,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件事:
第一,酒店要学会讲故事,而不只是报价格。
在崔定邦看来,旅行社和酒店本来就分不开,他的团队每天都要和酒店对接大量内地出行团的业务,双方合作的空间还很大。那些能把城市历史、在地生活、文化符号融入产品里的酒店,更容易成为旅行社愿意优先推荐的“长期搭子”。
第二,线上曝光重要,但“红了以后怎么接住客人”更重要。
黄劲文觉得,酒店得学会用社交媒体,靠文化特色出圈,但也不能只追网红热度,得想想热度过后怎么长期运营,不然只能是昙花一现。和旅行社一起做产品打磨、做服务优化,比单纯砸营销预算,更有机会沉淀长期口碑。
第三,非标酒店别只埋头做私域,也可以和旅行社一起做大蛋糕。
谭晴Sunny则认为,不管是旅行社还是酒店,都是服务行业,核心就是跟着客户需求变。非标化酒店虽然大多自己做私域售卖,但如果能保证安全和服务质量,针对中高端定制团队,和旅行社合作也是个好路子,就像香港帝京酒店、帝景酒店和旅行社合作推出张爱玲宴,再配上相关主题游,双方都赚了人气和口碑。
肖远山最后总结指出,旅行社和酒店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要一起赚钱、一起发展的伙伴。酒店把文化内核做深做透,再打造几个让人忍不住拍照分享的场景,自然能吸引源源不断的客人。
在客人越来越挑、市场越来越“卷”的当下,比起各自为战,酒店和旅行社或许更该思考的是:下一次让客人惊喜的产品,能不能一起做出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