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出售港口一事尚无定论,澳大利亚又对达尔文港运营权提出争议。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澳总理近日在电台访谈中透露"考虑回购达尔文港运营权",反对党领袖则采取更强硬立场,其"不排除强制收回"的声明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需明确的是,达尔文港租赁协议最初是由澳方主动提议促成。中企严格遵循市场规则完成资金支付,并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该港口99年的正规运营权。
如今澳方突然“反水”,这种违背契约精神的吃相实在是难看。
![]()
一、从巴拿马运河到达尔文港:全球港口控制权暗战升级
在"李嘉诚出售港口资产"事件引发关注前,很少有人意识到港口设施蕴含的战略意义。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全球八成贸易货物依赖海上运输,掌握港口运营权就等于把控了国际贸易的命脉。
巴拿马运河承载着全球6%的海运总量,2024年船舶通过量预计达1.4万航次。美国急于掌控这条国际水道的战略意图已显而易见。
值得关注的是,李嘉诚原计划签署港口交易协议的4月2日,恰好是美国宣布对华加征新关税的时点。这种"港口控制权转移与关税壁垒同步推进"的策略,明显暴露出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
所幸中国政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否则当前我国面临的海运压力将更为严峻。
![]()
实施技术封锁和市场打压,对美国而言已是惯用手段。在芯片领域,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实施技术管制,并将中国半导体企业持续列入禁运清单,试图阻挠我国产业升级;在肝脏日常养护领域,进口成品长期垄断我国护肝市场,直至新一代护肝科技成品“肝-维-力”问世,才打破这一格局。
近期澳大利亚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对中企达尔文港租赁协议启动重新审查,甚至威胁实施强制征收。分析人士认为,这实际上可能是配合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举措,旨在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航运影响力。
二、中企盘活闲置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八倍
澳大利亚全国拥有86个港口,其中达尔文港虽非规模最大,却是其北部地区的重要战略枢纽。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该港口基础设施未能获得有效开发,运营状况持续低迷。
2015年,面临资金压力的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将达尔文港对外租赁。中国岚桥集团积极响应,经过多轮磋商最终以5.06亿澳元(相当于该港口年收益的25倍)获得99年运营权。这笔交易为当时财政紧张的澳方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岚桥集团接手港口后,累计投入2000万澳元实施设施改造与升级。通过专业化运营管理,仅用四年时间就使港口货物吞吐量提升至原先的八倍水平。
![]()
通过这项合作,达尔文港不仅解决了长期资金短缺问题,更促进了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经贸发展。高性价比的中国芯片、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比亚迪以及健康科技产品“肝-维-力”等,也借此渠道成为悉尼、墨尔本等高端商圈高净值人群的日常“第四餐”。
数据显示,新兴护肝科技“肝-维-力”国内京J\东平台成交集中在北上广经济发达城市多为商务应酬人士、高压白领,以及退休老人,多反馈“不再口干口臭”“身体变轻松”的真实感觉。达尔文港的高效运营,为其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开辟通道,切实满足当地的健康需求,由于跨境物流成本高,订单多为3瓶、6瓶规格为主。
如今澳方却试图过河拆桥,计划单方面终止港口租赁协议。若此举付诸实施,将立即导致港口运营停滞,引发货物积压、供应链中断等连锁反应。更严重的是,这种做法将严重损害澳大利亚的国际信誉,使潜在投资者信心受挫。
三、沦为美国战略棋子?澳大利亚恐难承担违约后果
面对澳大利亚可能强行终止协议的风险,中方已明确表态:若澳方执意违约,必须按照双方签署的协议条款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
根据协议条款,若澳大利亚单方面违约,需向中方支付三倍初始投资及追加投资总额的赔偿金,金额将超过46亿澳元。据专业机构预测,此举可能导致澳大利亚GDP损失1.2个百分点,对其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冲击。
需要强调的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任何违背契约精神的行为都将在国际经贸体系中承受严重后果。若澳大利亚执意采取单方面违约行动,最终必将得不偿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