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和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孙静远以盛夏田野为笺,用笔墨铺展自然与心灵的对话,三十余载深耕让他的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桥梁。没有繁复叙事,只以点线面的交织追问生命本质;不见炫技雕琢,却凭极简表达释放磅礴生机,让观者在墨色浓淡虚实间,触摸人与自然最本真的联结。
![]()
盛夏田野系列一 宣纸水墨 69×138cm 2025.8
孙静远的笔墨语言藏着传统基因与当代审美的碰撞。他深谙“墨分五色”古训,以积墨为基由淡而浓层层叠加,五六遍乃至八九遍的墨色沉积,如大地年轮般承载草木的厚重质感,暗合“夏山苍翠而欲滴”的古典意境。笔法上将解索皴的灵动与米点皴的温润熔铸一炉,粗笔立田垄筋骨,细笔传草木呼吸,枯笔凝岁月沧桑,湿笔漫盛夏温润,每一笔皆带书法韵律,刚柔相济如禾苗挺拔柔韧。他坚守“简化即风格”,摒弃繁复细节提纯物象核心,以简洁墨色块面构建秩序,却在浓淡变化中暗藏空间层次,让极简画面绽放“无形之大有”的丰盈意蕴。
![]()
盛夏田野系列二 宣纸水墨 69×138cm 2025.8
画面空间建构是他对世界的视觉解读。打破传统田园画单一平远构图,将东西方空间观念巧妙融合,俯瞰视角铺展绿浪壮阔,平视视角传递触摸禾苗的温情,仰视视角捕捉天地交界的韵律,多元视角随情感自然流转。“图与底”的把控尤为精妙,作物田埂构成的“图”与留白形成的“底”相互转化,看似空白的云气与间隙实为充满呼吸感的“负空间”,与浓墨草木形成强烈张力。淡墨留白的空灵与浓墨积染的苍翠相映,让有限尺幅延伸出无限想象,实现外在物理空间与内心感知的连通。
![]()
盛夏田野系列三 宣纸水墨 69×138cm 2025.8
这片笔墨唤醒的田野,是都市人的精神栖居地。孙静远不刻意美化物象,真实捕捉盛夏本真——正午光影、湿润泥土、摇曳禾苗、田埂杂草,这些朴素景致承载“道法自然”的生命哲学。又以笔墨写意性赋予物象精神内涵:浓墨藏土地孕育之力,淡墨寄自由向往之情,线条传生命律动之态。画面角落的微小人物剪影,或劳作或漫步,成为观者的精神投射,让人在凝视中脱离都市喧嚣,回归内心平静,在人与自然日渐疏离的当下,重新搭建起情感联结。
![]()
盛夏田野系列四 宣纸水墨 69×138cm 2025.8
孙静远的创作是一场自我超越的修行,坚守艺术纯粹性不为功利所扰,将对生命的理解尽数倾注笔墨。每一笔都是生命本能的流露,每一块墨都承载对自然的敬畏,达到“无我”“无法”的创作境界。这些作品看似极简,却藏着磅礴生命能量,如“一颗圆珠非内外,万像森罗影现中”。在墨色青苍与留白空灵之间,既见传统水墨的文脉传承,又感当代艺术的创新活力。这片墨色田垄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精神港湾,让我们在自然生机中重拾乡土记忆,在笔墨诗学中安顿漂泊心灵,读懂艺术的本质——它不是对世界的简单描摹,而是艺术家与世界对话的独特方式。
(文/DeepSeek)
作品欣赏
![]()
盛夏田野系列五 宣纸水墨 69×138cm 2025.8
![]()
盛夏田野系列六 宣纸水墨 69×138cm 2025.8
![]()
盛夏田野系列七 宣纸水墨 69×138cm 2025.8
![]()
盛夏田野系列八 宣纸水墨 69×138cm 2025.8
![]()
盛夏田野系列九 宣纸水墨 69×138cm 2025.8
![]()
盛夏田野系列十 宣纸水墨 69×138cm 2025.8
画家简介
![]()
孙静远,1992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99年攻读研究生就读于吉林艺术学院中国画水墨人物专业并留校任教;2002年至今任教于北方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