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媒又开始炒大新闻了:说中国正在搞的新一代核动力航母,要装电磁轨道炮这种“大杀器”,连高能激光武器都安排上了!
这话一出来,军迷圈直接炸了。毕竟电磁轨道炮这东西,听着就跟科幻片里的装备似的,不用火药就能把炮弹加速到好几倍音速,打几百公里外的目标跟玩似的。可兴奋归兴奋,大家心里都犯嘀咕:这事儿到底是外媒瞎编的,还是咱们真有这实力?
![]()
先别急着猜,咱先看看这消息是哪儿来的。
最先放风的是个叫《有趣的工程》的外媒,他们说中国国防大学的梁芳教授,之前在央视节目里明确提过:中国未来的航母,可能会装“更先进的防御性武器,比如高能激光和电磁轨道炮”。
而且梁芳教授还说了,这新航母不光有这些“未来武器”,还要上第六代舰载机,无人机的比例也会大幅增加。说白了,就是要把人工智能这些高科技,全整合到海军作战里去。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空口说说。解放军电磁领域的“大佬”马伟明院士,2023年发过一篇论文,里面直接画了艘核动力“超级战舰”的蓝图。他说这船能把电磁轨道炮、线圈炮、激光武器全整合到一个电网里,动力、发电、武器系统打通了用,甚至能“彻底颠覆一百多年的海军作战模式”。
![]()
要搞成这事儿,得迈过几道坎?
想让电磁轨道炮上航母,最核心的问题就一个:电够不够用?这玩意儿可是个“电老虎”,普通的常规动力航母,开着雷达、载着飞机就够费电了,根本扛不住它发射时的瞬间能耗。
这就是为啥大家都盯着核动力航母。核反应堆能提供源源不断的超大功率电力,正好能喂饱电磁轨道炮和激光武器这些“耗电大户”。要是真能成,那比咱们刚刚服役的“福建舰”可就先进太多了,毕竟“福建舰”还是常规动力,没法支撑这么猛的装备。
但难就难在,这技术连美国都没搞成。美国前几年砸了5亿多美元研发舰载电磁轨道炮,结果呢?2022年就彻底放弃了。不是他们不想搞,是真的搞不定:发射几次炮管就磨损得没法用了,海上盐雾一腐蚀更完蛋;而且电力分配根本跟不上,开炮的时候连雷达都得停了。
![]()
咱们的进度到底怎么样了?有戏吗?
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咱们不是在纸上谈兵,已经开始实际测试了。
海军的071型登陆舰“四明山”舰,现在就顶着个“试验平台”的身份,专门测试这些定向能武器。
而且前段时间央视还官宣了,071舰上装的“燎原-1”激光武器,功率都到180-250千瓦了,比美国伯克舰上才60千瓦的激光武器强了不止一点。这说明咱们在高能武器的小型化和上舰适配方面,已经走在前面了。
再说说电磁轨道炮本身,马伟明院士团队早就突破了关键技术。比如能存巨大能量的脉冲存储模块,比美国的同类产品性能高好几倍;还有能扛住35000倍加速度过载的制导模块,保证炮弹打出去还能精准命中目标。
更厉害的是,咱们早就做过海上实射试验,2019年就用登陆舰测试过,200公里外的目标都打中了。
所以,现在乐观还太早。核动力航母本身的建造就够复杂了,再把电磁轨道炮、激光武器这些“狠角色”全整合进去,可不是简单拼积木。比如炮管的抗磨损问题、海上复杂环境的适应问题,还有整个电力系统的协调问题,都得一个一个攻克。
![]()
最后总结下:到底靠谱不?
答案是:有构想、有技术、有测试,但离真正上航母还得等。
外媒说的“核动力航母装电磁轨道炮”,不是瞎编的,确实是咱们的发展方向,而且马伟明院士团队已经解决了不少核心难题,比美国当年的进度还快。但核动力航母的下水时间表都没公布呢,这些先进武器的整合必然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简单说,这事儿不是“不可能”,而是“正在来的路上”。至于什么时候能真正看到咱们的核动力航母带着电磁轨道炮游弋大洋,就看技术攻关的速度了。但有马伟明院士那句“领先就领先美国”的底气在,咱们不妨多给点耐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