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中美之间又开始不太平了。外交上,美国频频挑事,经济上又对着中国敲边鼓,搞得气氛有点剑拔弩张。可最荒唐的是,这次美国不光只是在对中国喊话,它甚至伸手去管中资企业在欧洲的正常投资,把事闹得越来越不像样了。
![]()
起火点来自美国驻希腊大使吉尔福伊尔的一段高调发言。她点名批评中国企业在比雷埃夫斯港的控股地位,甚至直白要求中国“退出港口”。这种说法几乎等同于摆在中国面前的“最后通牒”。她还顺带给希腊开条件,说美国可以加大在希腊其他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意思再直白一点:选边站队。
![]()
中国对这件事的态度也很清楚:中希之间的合作,不是谁说拆就能拆的;比雷埃夫斯港不是美国说了算。外交部几乎第一时间回应:反对任何国家干涉中国企业正常的海外合作。这句话摆在那儿,本质上就是告诉美国:这事跟你没关系。
可更让外界关注的另一个信号,是美国媒体忽然发现,中国似乎暂停大规模采购美国大豆了。原本白宫信誓旦旦说中国要买1200万吨,还说得跟明天就到账似的,可偏偏最近市场上安静得很,自上月底那一批购销之后,中国没有再下新的大单。
![]()
美国农产品出口商开始疑惑,美国媒体更是急得跳脚:是不是中国在“反制”?是不是不履行协议?
但真相比他们想象的更现实:不是反制,而是“不划算”。
![]()
现在从美国进口大豆要交13%高关税,而从巴西进口只需要3%的基础税。光这一项成本,中国企业就直接亏到没法操作。谁还会愿意主动做亏本买卖?更别说,经过过去几年多元化采购,中国国内大豆库存并不紧张,企业根本没必要非要去美国买。
而让美国更无奈的是,这13%的高关税,压根不是中国设的,而是前美国政府留下的“贸易战遗产”。换句话说,美国农民出口大豆受阻,是他们自己把这个坑挖的。
![]()
这就出现了一个相当魔幻的画面:一边美国政府对中国各种施压,一边美国农民着急上火,只能看着市场被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一点点抢走。美国既想遏制中国,又离不开中国市场,这种“又想打你、又想靠你赚钱”的逻辑,注定是长期矛盾的。
反观中国,态度一直没变:经贸可以谈,但要建立在平等和互惠基础上。你美国要合作,我们欢迎;你要搞胁迫,那只能谈不拢。美国越是把中美关系往极限拉扯,中国市场越自然地去寻找替代供应源,这是市场规律,不是政治操作。
![]()
从港口争夺,到农产品采购停滞,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其实都折射出同一个问题:美国已经越来越难适应一个正在走向强大的中国。当它意识到无法再随意指挥全球时,就开始把“施压”变成常态,把干涉当成本能。
但现实是,中美关系不是美国一个人的棋盘,中国不是随便能摆布的位置。比雷埃夫斯港不是,美国说你退出就退出;大豆贸易也不是,美国想卖多少就卖多少。世界早已不是单边主义的时代,而美国还没从过去的幻觉里醒来。
![]()
对中国来说,底线很简单:不挑事、不怕事、也不躲事。怎么合作都行,但合作不是被威胁出来的,更不是靠通牒逼出来的。美国若继续沉迷于“围堵—施压—需求”的循环,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尴尬。
未来是继续对抗,还是回到理性合作,美国的选择会决定中美关系的走向。但可以肯定一点:中国不会因为一句“交出港口”就退缩,也不会因为几万吨大豆就妥协。
该坚持的坚持,该反制的反制,原则清晰、底气十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