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的煤炭行业,像一头困在泥潭里的巨兽。57 亿吨的钢铁产能横亘在眼前,市场却只吞得下 35 亿吨 —— 过剩的 22 亿吨像块巨石,死死压住了整个行业的喉咙。动力煤价被生生砸到 278 元,两年跌去一半还多;焦煤更惨,63% 的跌幅让每吨价格成了纸上的数字游戏。90% 的企业在亏损里挣扎,利润同比暴跌 60%,车间里的机器转得有气无力,仓库堆着卖不出去的煤,老板们盯着报表,烟头在烟灰缸里堆成了小山。
谁也没想到,破局的钥匙藏在 "供给侧改革" 这五个字里。2016 年 2 月,那份产能出清计划落地时,不少人还在怀疑:真能动得了这么多产能?可现实比想象更决绝 ——2016 到 2018 三年,8.1 亿吨落后产能被硬生生砍掉;再往后两年,刀锋未停,整个 "十三五" 期间,10 亿吨过剩产能彻底退出市场。这不是温柔的调整,是刮骨疗毒般的决绝。
效果来得又快又猛。2020 年,煤炭消费 40.49 亿吨,生产 39 亿吨,供需的天平终于稳住了。焦煤价格从谷底的 484 元往上窜,2021 年 10 月冲到 3878.5 元的高位;就算后来回落,也稳稳站在 900 元以上。企业的账本彻底翻了篇,2022 年的煤炭行业,成了 31 个行业里最能赚钱的狠角色。股价像坐了火箭,中国神华从低点涨了数倍,算上分红,早期持有者的成本早就成了负数 —— 那些曾在亏损里煎熬的日子,像一场醒过来就忘的噩梦。
当然,好日子不会永远滚烫。后来缺电时新批的产能,又把煤价按下去几分,但改革的惯性还在,高分红撑着股价走了很远。直到去年 10 月高位见顶,可谁也不能否认,那场供给侧改革,把煤炭行业从 "集体亏死" 的悬崖边拽了回来。这背后的逻辑简单到粗暴:市场自发竞争只会让大家一起淹死,必须有只看得见的大手,把那些拖后腿的落后产能一刀切掉。
现在的光伏行业,正踩着当年煤炭的脚印。自由竞争把利润卷成了负数,企业们在亏损里互相消耗,像极了 2015 年的煤矿 —— 机器转得越欢,亏得越多。但历史总在重演,光伏的供给侧改革,已经在路上了。
看看当下的光伏板块,从底部算起已经涨了 25% 到 50%,但这绝不是终点。就算短期回调,后面的大涨也藏不住 —— 就像当年煤炭,改革的刀子没落下时谁都慌,可一旦过剩产能被清掉,利润和股价的反弹会比谁都狠。行业亏损的时候,谈估值都是空谈,关键看能不能扭亏,看龙头能不能扛到天亮。
光伏的技术、产能、未来需求都不差,缺的只是一场 "别再集体傻赔" 的觉醒。调控的目标从来不是让行业消失,而是让它学会赚钱 —— 就像煤炭,从全行业亏损到盈利冠军,差的只是 "不听话就罚死" 的坚决。当落后产能被淘汰,当供需回到平衡,光伏企业的好日子,只会比当年的煤炭更扎实。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逆袭,煤炭的故事已经写明白了:对一个有潜力的行业来说,最该先做的,是从 "一起赔钱" 的泥潭里爬出来。光伏的破局,或许就藏在这场迟到的供给侧改革里 —— 刀落下去的时候会疼,但疼过之后,才是真正的新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