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丁伟
11月16日,新东方迎来成立32周年纪念日,创始人俞敏洪身处南极发布内部信,向全体员工及支持者致谢。他在信中以“冰雪中的坚守”为主题回顾创业历程并擘画未来,同时提出,新东方要成为“希望的播种者”,东方甄选应成“商家良知的代表”,新东方文旅要“让更多的人把世界装在心里”。内部信发布后引发关注,但俞敏洪并未收获预期的共鸣,有员工表示无法与正在旅游的老板共情,类似言论在多个社交平台引热议。
本是一份内部致谢信,为何出现如此争议?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新东方和东方甄选现阶段都面临很多问题,“员工工作体感不好,看到老板在南极游玩时写下的激扬文字,发牢骚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盘和林认为,俞敏洪应该优先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在企业没有摆脱困境时需要做出和员工同甘共苦的姿态,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创业者思维。而俞敏洪去南极游玩,似乎已经不再是创业者姿态,而是一个守成者。“要改变企业内部现状,减少员工的抱怨,唯一的办法是让企业能赚钱,员工有了奔头,赚钱的事都忙不过来,哪有闲心管老板在南极还是北极。”
![]()
俞敏洪与友人在去南极途中吃早餐(图源:俞敏洪个人微博)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大学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认为,在员工面临较大工作压力时,俞敏洪却从南极旅游地发出信件描述其旅游见闻,这种强烈的场景反差,容易让员工产生“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员工更希望领导能关注他们当下的工作状态和压力,而不是在远方‘风花雪月’式地畅谈感悟”。另外,员工可能期待在32周年纪念日这个特殊日子里得到领导对自身工作的认可与鼓励,或者一些关于公司发展、员工福利等方面的实质性好消息。然而,此时收到的却是领导从南极发来的、侧重个人感悟和创业回顾的信件,心理预期落差较大,导致员工对信件内容产生抵触情绪。
同时,柏文喜也提到,俞敏洪在信中多次提及“我”和“南极”,这种表达方式容易让员工觉得领导过于关注自我,而没有真正站在员工角度考虑问题。“用企鹅类比奋斗,本意可能是想传递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但结合领导在南极看企鹅、员工在办公室挑灯夜战的场景对比,这种比喻显得牵强且不合时宜,反而让员工觉得领导对基层工作的艰辛缺乏深刻理解,从而产生讽刺感。”
![]()
俞敏洪微博截图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也认为,俞敏洪在南极旅游期间发出的新东方32周年贺信引发争议,反映了职场沟通中一个常见的挑战,即领导者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表达如何与员工的现实体验相协调。从某种角度看,作为新东方创始人的俞敏洪,他有权享受自己的成功并追求个人兴趣,包括在南极这样的极端环境中进行考察。然而,在企业内部沟通时,领导者应当更加敏感于员工的情绪和压力点。
余丰慧指出,此次事件的核心问题在于信件的时机和内容选择上出现了偏差。尽管贺信的主题“冰雪中的坚守”意在激励团队,但缺乏对员工日常工作挑战的具体关注,导致部分员工感到无法共情。特别是在教育行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员工更希望听到的是对他们努力的认可和实际的支持,而不是来自远方的感悟分享。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