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让人意外的事,不是黄金暴涨,而是内存条价格“飞上了天”。
DDR4内存条16GB版本涨幅超过700%,DDR5也涨了200%以上——要知道,电子产品按理说该越卖越便宜,这波逆势暴涨直接打懵了市场。
![]()
内存涨价的连锁反应已经显现。手机、电脑等终端产品成本跟着水涨船高,直接抑制了消费需求。机构预测,2026年全球手机、电脑出货量可能下滑,原因很简单:以前4500块的手机,现在要卖4800甚至5000块。非刚需用户会选择“再等等”,但内存价格就是不跌,结果就是越来越多人“持币观望”,终端销量自然受影响。
![]()
这波涨价的“罪魁祸首”,得算到英伟达和AI头上。AI热潮下,英伟达的GPU成了香饽饽,而GPU生产需要两大支撑——晶圆产能和HBM存储芯片。台积电作为英伟达的最大代工厂,晶圆产能优先满足它,但HBM存储芯片却成了“卡脖子”环节。
英伟达的HBM供应商主要是SK海力士。为了供应英伟达,海力士把大量DDR4、DDR5产能转移到了HBM生产线上。三星、美光这些存储厂商一看HBM这么赚钱,也纷纷跟进,把DDR产能挪到HBM。结果就是DDR产能大幅缩水,市场上的货越来越少。
![]()
渠道商最会“闻风而动”,一看DDR供应减少,立马开始囤货待涨。DDR3到DDR5全线涨价,越涨越凶,越凶越囤,最后演变成“奇货可居”。更麻烦的是,英伟达的业绩太好,其他AI芯片厂商也坐不住了,纷纷涌入AI芯片领域,又需要大量HBM,进一步挤压DDR产能,供需失衡的局面迟迟无法缓解。
最近还有消息称,存储芯片厂商对DDR的报价已经暂停,手机厂商的DDR库存快见底了。这意味着接下来DDR价格还会继续涨,手机成本也会跟着涨。
![]()
说到底,这波内存涨价的“始作俑者”就是英伟达和AI。要不是AI需求激增,HBM也不会这么火;要不是HBM抢了DDR的产能,内存也不会涨得这么离谱。当然,存储厂商和渠道商的“推波助澜”也功不可没——他们看到AI的风口,自然想趁机多赚一笔。
现在的问题是,这波涨价会持续多久?产业链会不会调整?终端厂商和消费者又该怎么应对?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内存价格不会一直涨下去,但短期内想回到“白菜价”也不现实。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现在买手机、电脑,可能得多掏点腰包;对于厂商来说,要么咬牙消化成本,要么跟着涨价——但最终,这些成本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所以啊,这波内存涨价,表面看是供需失衡,背后其实是AI浪潮下的产业链波动。英伟达吃到了AI的红利,存储厂商赚到了HBM的钱,但下游厂商和消费者却成了“买单者”。至于这波“疯狂”何时结束,还得看AI需求和产能调整的平衡点在哪里——但愿,别让消费者等太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