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国家公园少年博物学家挑战赛暨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自然教育线路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活动现场发布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自然教育线路视频,推出4条涵盖儿童到老年群体的全年龄段自然教育线路,并同步启动国家公园少年博物学家挑战赛暨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自然教育研学营,标志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在自然教育体系建设中取得新突破。
作为兼具科研价值与教育意义的“自然课堂”,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宝兴县首次科学发现大熊猫。
截至目前,宝兴县拥有602种模式物种、4000多米垂直生态梯度等独特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被誉为“世界动植物基因库”。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宝兴县成为本次国家级赛事首站落地的不二之选。
“宝兴县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过去很多生物学家在这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现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也有很多科学家在这里从事相关研究,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青少年进入宝兴,感受自然的魅力。”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说。
据悉,本次发布的自然教育线路涵盖不同群体的需求,注重多年龄分层与实践能力培养:“青少年生态科考”面向10至15岁对动植物和科研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生态经济与科学探索”针对15至17岁关注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学生;“熊猫亲子营”服务于6至9岁儿童及其家庭,倡导亲子共融的自然体验;创新推出“银发活力营”,鼓励老年人在家人的陪伴下慢享自然。
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刘雪华指出,4条线路设计覆盖全年龄段,从少儿到老年群体均有兼顾,为当前及未来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可复制的范本,不仅有助于公众获取知识,更能通过实地体验增强认知,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两场圆桌对话,专家学者与青少年代表围绕“国家公园中自然教育的未来方向”和“在国家公园中的探索与成长”两个话题展开交流,探讨自然教育与青少年成长深度融合的路径。
近年来,宝兴县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权威机构深度合作,持续推进物种保护、生态修复与科普教育,携手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自然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走进国家公园,在最真实的生态场景中感受自然之美、探索科学之趣、肩负保护之责。(骆驿 周浩毅 市融媒体中心徐怡)
来源:雅安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