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首届全球数字身份峰会在香港成功举办。本次峰会由香港电讯(HKT)与红枣科技联合主办,香港金融发展局(FSDC)、香港投资推广署(InvestHK)提供支持,华为云作为顶级赞助商。本次峰会旨在打造一个聚焦数字身份领域的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以促进该领域的全球协作与生态共进。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越南、泰国等国家的政府部门以及国际组织、科研院所、企业高管代表共100余人参会,共同围绕数字身份技术的创新方向、政策协同、应用实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发展联盟理事长单志广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发展联盟理事长单志广围绕数字身份的核心价值与中国实践进行了分享,重点介绍了基于两大基础设施融合构建的实名DID分布式实名身份认证体系,以及即将推出的国信可信数字凭证公共平台。他详细介绍了基于法定身份的DID/VC体系的技术优势和多元应用场景,以及中国、新加坡、中国香港跨境数字身份互认试点项目的成功落地,强调该体系通过分布式技术重塑数字信任,既保障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又能促进数据合规流通,助力构建未来可信数字社会,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数字身份领域的技术引领与实践成果。
![]()
Benny Leung, Assistant Commissioner (Data Platforms), Digita
Benny Leung, Assistant Commissioner (Data Platforms), Digital Policy Office, Hong Kong Government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数字政策办公室(DPO)的Benny Leung聚焦香港数字身份发展实践,重点介绍了个人与企业两大数字身份平台:2020年上线的“智方便”(iAM Smart)个人平台,现注册用户超380万,支持1300余项服务,可实现身份核验、表单自动填写及合法数字签名;规划中的企业平台CorpID(企业版智方便),将提供统一企业数字身份与证书,替代传统印章,还将整合AI、DID等技术,联动商业数据交换平台(CDI),计划明年年底推出,并于今年年底启动沙盒测试,旨在简化政企与企业间交易流程,助力香港中小企业数字化,构建接轨全球的数字身份生态。
![]()
Cherrie Liu, Senior Manager of IMDA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herrie Liu, Senior Manager of IMDA Digital Infrastructure
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数字基础设施高级经理Cherrie Liu介绍了新加坡在去中心化身份领域的实践经验:以现有成熟的数字身份基础设施为基础,通过沙盒计划成功推动去中心化身份解决方案的落地应用。
![]()
Ivan Mortimer-Schutts, Global Head of vLEI Data Market Infrastructure / Business Dev / Policy & Regulation, GLEIF
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基金会(GLEIF)的Ivan Mortimer-Schutts分享了对全球数字身份发展的见解。GLEIF由巴塞尔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成立逾15年,原聚焦金融数据透明与互操作性,现致力于法人数字身份基础设施建设以赋能数字经济。他强调需要在国家主权与全球商业互操作性之间寻求平衡,并介绍了GLEIF如何依托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构建企业数字身份生态。目前GLEIF正通过合格发行机构网络实现凭证跨域验证,应对跨境数据隐私、多发行方管理等挑战,助力构建去中心化的可信全球数字身份生态。
![]()
Chitsata Sriprasertsuk, Deputy Executive Director, ETDA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Development Agency), Thailand
泰国电子交易发展署(ETDA)的Chitsata Sriprasertsuk分享了泰国数字身份发展情况。ETDA隶属于泰国数字经济与社会部,负责规范数字服务、推动电子交易发展,目前已构建以ThaID为核心的数字身份体系,通过与政府服务、医疗服务相结合,公民使用率显著提升。泰国正推进2025-2027年“泰国数字身份框架”第二阶段,计划覆盖法人实体、外国人及弱势群体,同时打击身份欺诈、推广可验证凭证与数字钱包技术,并完善治理与监控体系。此外,泰国已与世界银行合作对齐国际标准,正联动东盟国家构建区域标准,目标2027年实现政府许可证与数字身份全关联、推出国家钱包,推动跨境服务落地。
![]()
Paven Thuat Do, Technology Expert, Vietnam Blockchain Association
来自越南区块链协会的Paven Thuat Do分享了越南数字身份与区块链应用进展。越南政府将数字化列为核心增长动力,目标在2030年实现100%公民拥有数字身份,目前已建成由越南公安部门管理的全国数字身份系统,涵盖8500万公民数据及生物识别信息,已应用于社保、医疗、金融等领域,大幅简化KYC流程,但该系统面临法律合规、数据安全及高负载崩溃等挑战,为此越南将区块链定为核心基础设施技术,目前已开展多项试点,诚邀各方赴越交流合作。
![]()
James Little, Market Development Lead, Digital Identit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Affairs, New Zealand
新西兰内政部数字身份市场开发负责人James Little分享了该国数字身份生态建设规划。新西兰无全国统一数字身份,核心思路是构建以可验证凭证为基础、用户掌控自身数据的现代生态,支持线下及无网络场景使用,可实现就业状态、资质等多元信息核验及代行授权功能。该国2023年通过相关监管框架,2025年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正开发跨系统数字钱包、通用验证工具等,对齐ISO标准保障互操作性,数字钱包预计年内进入测试、明年正式上线,同时推进法律修订以适配数字凭证应用。
![]()
Wenting Zha, Seni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xpert, Huawei Digital Finance BU
华为数字金融事业部高级数字化转型专家Wenting Zha围绕演讲主题“在数字原生经济中重建信任的关键”分享了链上金融领域的实践与洞察。她提到,当前虚拟货币行业监管加速、传统金融向链上延伸,稳定币与CBDC正推动金融领域全面上链,但也面临KYC合规、用户隐私保护及深度伪造诈骗等挑战。对此,行业通过各种方式和技术应对,华为则以技术服务商身份提供公有云、ZK证明加速器等基础设施支持,通过优化技术架构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依托自身区块链专利与行业经验,搭建Web3行业与传统金融、监管机构间的沟通桥梁,助力数字原生经济重建信任。
![]()
本次峰会的亮点之一,是由澳大利亚的Chris Goh主持,联合多国代表共同呈现的数字凭证跨域验证演示。参与演示的代表来自欧洲、北美洲及大洋洲的多个国家。演示中,各方展示了法国数字钱包、荷兰电子驾照、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数字身份、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凭证等多国数字凭证,所有凭证均基于统一的mDoc标准,成功通过不同国家的验证系统完成跨域核验,直观印证了该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互操作性与实用价值,让参会者切实感受到数字身份跨境应用的成熟落地。
![]()
Arifumi Matsumoto, Senior Research Engineer, Supervisor, NTT (Japan)
NTT(日本)高级研究工程师、主管Arifumi Matsumoto围绕数字身份与电信服务的融合进行了分享。他提出,电信运营商与数字身份可实现双向赋能:一方面,运营商可作为发行方通过标准化API提供手机号所有权、位置证明等可验证凭证,同时也可以作为验证方用凭证提供定制化服务,优化用户体验,还能借助安全硬件提供云托管身份钱包;另一方面,数字身份整合到通信层可减少欺诈等问题。NTT集团目前正在推进数字货币钱包POC项目,计划依托运营商边缘计算平台托管钱包,助力对接日本央行数字货币,推动通信与数字身份生态协同升级。
![]()
Tim Bailey, VP of Global Business & Operations, Red Date Technology
红枣科技全球业务与运营副总裁Tim Bailey介绍了OpenDID项目。OpenDID旨在解决当前数字身份领域碎片化、技术壁垒高、生态锁定及整合成本高的问题。该项目定位为“身份领域的Swift”,核心是搭建跨体系身份互联基础设施,目前已整合20余种身份系统,包括政府身份系统、机构/企业身份系统等,在十余条区块链上部署了预言机,并提供开源Web2 SDK方便接入,实现Web2与Web3、跨司法管辖区及跨链的身份互通。其应用聚焦合规场景,如受监管数字货币、RWA代币化的KYC流程优化,当前已与多方机构合作推进跨境身份验证、信用凭证等试点,用户可通过官网免费测试使用。
![]()
Lu Yin, Head of APAC, Solana Foundation
Solana基金会亚太区负责人Lu Yin分享了基金会的生态布局与数字身份相关实践。Solana聚焦全球资产代币化与合规DeFi,已与富兰克林邓普顿、Visa等传统金融及支付巨头达成合作,还投资了部分香港本土项目。为解决数字资产领域的信任与合规问题,其开源协议Solana Attestation可将链下数据生成与钱包绑定的证明(不将敏感数据上链),目前已整合主流验证系统,且正与红枣科技合作推进相关项目。Lu强调,统一的身份协议是数字资产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能助力跨区域业务协同,未来还将关注AI相关的身份验证趋势。
![]()
Olivier Relandeau, CTO, Digital Asset,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渣打银行数字资产业务CTO Olivier Relandeau分享了Anchorpoint平台在Web2与Web3互通领域的实践与见解。该平台由渣打银行、香港电讯(HKT)与Animoca Brands联合推出,聚焦稳定币业务,采用Web3原生技术栈降低成本、提升可编程性,同时提供无缝跨体系访问服务。他强调平台坚持合规优先,需在风险控制与无摩擦使用间寻求平衡,而数字身份是核心解决方案——既能关联政府背书身份与钱包,验证用户及协议合法性,又能在不共享数据的前提下实现业务间可信组合。他还提到,数字身份未来有望链接AI代理,助力数字资产业务快速搭建,大幅缩短开发与合规周期。
![]()
Ben Luk, Engineering Director, Google Wallet
Google Wallet工程总监Ben Luk分享了平台的数字身份生态愿景与实践。Google Wallet已覆盖180多个国家、30亿+Android用户,核心是构建基于ISO mDOC、W3C API等开放标准的开放、安全、私密数字身份生态,支持用户自由选择钱包及共享信息。目前已上线美英护照、美国多州电子驾照的数字化功能,可通过NFC离线完成年龄验证、在线快速推进银行KYC等场景,数据采用端到端加密、设备本地存储,搭配生物认证保障安全。平台还通过Open Wallet Foundation开源相关库,并开源零知识证明技术,未来计划将证件支持扩展至日本、印度等更多国家和地区。
![]()
Henry Roxas,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Partnership Lead, Affinidi
Affinidi业务发展与合作负责人Henry Roxas分享了智能体(Agentic AI)的身份信任问题,聚焦这一前瞻性领域的挑战与解决方向。他提到,全球智能体相关流量已超人类,虚假内容与欺诈持续增多,但智能体现存明显信任与数字身份缺口,缺乏可验证身份、治理机制不完善、数据使用授权难追溯,难以支撑规模化应用。目前一些行业机构倡导去中心化身份(DID)作为解决方案,核心构建块包括身份访问管理、隐私保护通信及授权委托等。该机构正推进相关工具与协议研发,已与美国医院开展试点,让医生智能体通过用户钱包获取数据使用授权,后续还计划支持保险公司验证医疗记录的防篡改需求。
![]()
Sophia Wu, Head of Operations, IIFAA, Director of Identity Verification, Ant Group
蚂蚁集团、IIFAA运营负责人Sophia Wu分享了数字身份领域的实践与行业挑战。她提到数字身份不仅包括国民ID,还涵盖个人年龄、职业等多元属性。蚂蚁集团推出基于DID和可验证凭证(VC)的信任框架,用户可从权威机构获取VC,支持选择性披露与零知识证明,还上线了身份钱包供用户管理凭证。目前已在中国开展多项试点,包括反洗钱开户身份验证、演唱会入场凭证、为视障人士提供免费内容访问的身份核验等。她指出,行业当前存在安全框架缺失、设备与供应链无统一安全标准、跨区域互操作性不足等问题,而IIFAA联盟正推动技术规范制定,同时呼吁全球生态协作完善相关协议与法规。
![]()
Iven Kwan, CTO, Digital Ventures, HKT
香港电讯(HKT)CTO Iven Kwan从经济视角分享了数字身份的应用机遇与实践方向。他聚焦17个“数字丝绸之路”国家,提及该区域9050亿美元汇款规模中6850亿来自中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面临欺诈、跨境验证繁琐、汇款周期长(3-7天)、手续费高(4%-10%)等问题。他强调,DID与可验证凭证(VC)可替代中间驱动架构,结合可编程支付、智能合约,能解决门票倒卖与真伪验证、预付费纠纷等实际问题,还能助力大湾区创业企业快速获取政府补贴。最后呼吁全球协作整合现有技术,避免重复建设,推动身份与支付结合的应用落地。
![]()
Yifan He, CEO and Founder, Red Date Technology
红枣科技创始人兼CEO何亦凡总结了数字身份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与原则。他指出当前数字身份技术主要分为mDoc(偏离线验证)和W3C VC(偏在线验证)两类,且具备互操作性,同时强调政府身份是最基础的身份形式。他提出数字身份技术需遵循五大核心原则:从人类可读转向机器可读,实现100%精准验证;从政府中心化验证转向用户自主掌控,减少政府负担;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提供免费公共验证基础设施;从隐私侵犯转向隐私保护,通过零知识证明等技术避免泄露完整数据;基于统一标准实现跨国家互操作性,降低跨境验证成本,这些原则也将适配AI代理等未来场景。
结语
此次全球数字身份峰会不仅充分展示了各国政府与企业在数字身份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实践,更搭建起跨领域、跨区域的交流合作平台。各方共识清晰彰显:数字身份是未来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柱,尤其随着受监管数字货币与资产的应用加速,其在KYC落地、合规监管适配等关键场景中的作用愈发不可替代。此次峰会为各国政府代表、技术企业负责人创造了深度对接的契机,展望未来,各方还将持续发掘协同空间、深化协作,以统一标准破解互操作难题,推动数字身份生态持续完善,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经贸活动的高效联动注入持久动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