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苦难的童年与钢铁意志的锻造
1952年10月7日,弗拉基米尔·普京出生在苏联的列宁格勒,也就是今天的圣彼得堡。这座城市在二战期间曾被德军围困长达872天。在此期间,约有80万人死于战火,另有数十万人因饥饿和严寒而丧生。
![]()
普京在家中三兄弟里是最小的。他的父亲在苏联海军服役,母亲则是一名工厂工人。在普京出生前,他的两个哥哥就已经去世了。一个哥哥在1930年代夭折,另一个则在一九四二年列宁格勒围城战期间因饥荒饿死。
普京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双双工作,家里的开销依然难以维持。全家挤在一个破旧不堪的房间里,他很多时间都花在屋外赶老鼠。饱受贫困和苦难折磨的不仅仅是普京一家,而是整个列宁格勒地区。因此,这里的打架斗殴也是家常便饭。
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小就野心勃勃的普京开始让自己变得强大。他不顾父母的意愿,开始学习柔道。没过多久,普京就在柔道、钓鱼和马术等技能上达到了精通的水平。
2. 从法律系学生到克格勃特工
1960到1968年间,普京在列宁格勒的一所小学完成了八年级的学业。1970年,他在圣彼得堡高中毕业。据他的老师韦拉·古列维奇回忆,普京直到十几岁时都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但看到他身上的潜力和能量,任何人都明白这个孩子将来会与众不同。
普京不仅在体育方面表现出色,对学习也很有兴趣。空闲时间里,他会阅读卡尔·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著作。只要有时间,普京就喜欢看电影。正是电影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受到一部特工电影的启发,普京从小就下定决心要当一名特工。为国效力的热情是如此高涨,以至于当他上九年级时,就跑到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要求工作。
但克格勃的官员告诉他,他们不招收主动上门的人,并建议他去学法律。普京把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里。于是,1970年,普京考入了列宁格勒国立大学的法律系。从1970年到1975年,普京都在攻读他的法律学位。最终在1975年,他顺利毕业,该找工作了。
同年,23岁的普京如愿以偿地加入了克格勃,这对他来说,就像梦想成真。
3. 东德岁月与信仰的崩塌
在家乡列宁格勒工作了十年后,1985年,普京被派往东德的德累斯顿担任德语翻译。当时克格勃急需懂德语的官员,因为德国分裂成了东德和西德两部分。二战后,东德地区由苏联控制,而西德则受到美国、法国和英国的影响。
为了监视东德内部是否有反动势力,东德本土还有一个秘密警察机构“史塔西”在运作。普京作为德语翻译的出色工作和情报能力在整个克格勃组织内传为佳话。正因如此,他很快就代表克格勃与史塔西合作,以警官身份监视德国境内反苏联的活动。不久,追踪北约计划的重任也落到了普京的肩上。很快,克格勃德累斯顿办公室的人员招募和调动等所有权力都集中到了普京手中。
当时生活在东德的人们对苏联的占领一直心怀不满,他们觉得苏联政府对他们漠不关心,因此渴望与受美国影响的西德统一。事实也的确如此,美国为了提升自身信誉,在西德投入了大量资金。与东德相比,西德人民的生活要安逸得多。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成千上万的人开始逃离东德,前往西德。
随着移民潮不断加剧,苏联支持的东德政府修建了一堵墙,试图阻止东德人进入西德。但即使是柏林墙,也无法阻挡东德人民的决心。最终,在1989年11月9日,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起来,推倒了柏林墙。
![]()
柏林墙倒塌时,普京正驻扎在克格勃位于东德德累斯顿的办公室。墙倒之后,愤怒的人群开始攻击他的办公室。看到危险,普京向驻扎在德累斯顿的苏联军事总部请求支援,但得到的答复是,在莫斯科下令之前,他们不会提供任何帮助。
当时普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向人群投降,要么想办法逃命。但普京的脑子里甚至没有闪过逃跑的念头。在这危急时刻,他决定直面人群。他走出办公室,站在人群面前,大声向他们喊话:“如果任何人再往前一步,里面的警卫就会用武器开火!”
普京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没有一个人敢再向前迈出一步。转眼间,整个人群都散去了。那天,普京虽然保住了克格勃办公室和自己,但他内心深处却感到一丝寒意:为什么莫斯科没有派人来救他?这个准备为国家赴汤蹈火的人,在危难之际却被莫斯科抛弃,任其自生自灭。
普京逐渐明白,掌握苏联政权的人,根本不关心自己公民的死活。这次事件发生时,苏联的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苏联人民对戈尔巴乔夫的政策也相当不满。虽然他试图与美国建立良好关系,但这并未得到苏联民众的认可。他曾承担起阿富汗的安全责任,但苏联军队却在那里被击败,戈尔巴乔夫束手无策,被迫撤军。正是由于他软弱的政策,柏林墙被推倒,最终苏联也在他的治理下解体,民众对他的愤怒日益高涨。无奈之下,他在1991年12月25日辞去了职务。
4. 走进权力中心: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
1990年,普京以克格勃中校的身份退役,回到了家乡列宁格勒。他开始在列宁格勒国立大学的对外关系部门工作。就在那时,他遇到了列宁格勒第一位民选市长阿纳托利·索布恰克。索布恰克对普京的为人处事印象深刻,于是任命他为自己的顾问。这是普京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开始更近距离地观察国家的政治运作。
![]()
1991年苏联解体后,列宁格勒更名为圣彼得堡。普京一直尽职尽责,由于他出色的工作,1994年他被任命为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这标志着普京正式进入了政坛。
权力到手后,他开始在城市里大展拳脚,揪出并罢免了一批腐败官员。没过多久,普京就在圣彼得堡树立起了清廉领导的形象。但在1996年的市长选举中,索布恰克输了,普京也因此失去了职位。
不过,凭借在克格勃和圣彼得堡市政府工作的经历,普京已经与莫斯科的高层领导和官员建立了联系。失去副市长职位后,他利用这些人脉搬到了莫斯科。
在莫斯科,他遇到了瓦伦丁·尤马舍夫,当时他是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的女婿。尤马舍夫对普京的个性和工作能力深感钦佩,于是将他引荐给了总统叶利钦。
1997年3月26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叶利钦嗜酒如命,公众形象也不佳。他似乎毫不在意总统的体面,喝醉了就在人群中跳舞,他的名字还与多起腐败案联系在一起。随着时间推移,腐败指控越来越多,一度叶利钦被视为俄罗斯腐败的新面孔,导致民众对他相当反感。
而另一边,普京却在步步高升。他赢得了另一位来自圣彼得堡的政客阿纳托利·丘拜斯的信任,并不断被提拔到更高的行政职位。凭借出色的工作和奉献精神,普京很快成为了安全会议秘书,这是俄罗斯最高的文职职位之一。
普京很清楚叶利钦的处境,加上他在克格勃的工作经历,让他对总统权力了如指掌。因此一有机会与总统共事,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俄罗斯政治中。叶利钦忙于饮酒,无暇顾及政务,于是普京开始处理他大部分的工作。普京充分利用自己的决策能力,没过多久,叶利钦的所有工作都开始井井有条地进行。国家形势的好转,让叶利钦对普京的信任与日俱增。
从1991年到1999年,叶利钦一直担任俄罗斯总统。到那时,普京已经完全掌握了国家的政治实权。从这里开始,不仅是普京,整个俄罗斯的命运都将发生改变。
5. 战争、权力与永恒的回归
1999年8月9日,总统叶利钦任命普京为俄罗斯联邦政府的代总理。这次重大的权力转移之后,普京才算真正掌握了实权。
苏联解体后,车臣宣布自己为独立国家,并一直与俄罗斯处于冲突之中。名义上车臣是自由的,但俄罗斯的影响力并未减弱,这也是两国多年冲突不断的根源。1998到1999年间,双方的战斗达到了顶峰。那一年,车臣的武装分子在俄罗斯境内制造恐怖活动,到处引爆炸弹。1999年8月,他们在布伊纳克斯克、莫斯科和伏尔加顿斯克等多个城市引爆了炸弹。这次公寓楼爆炸案导致三百多人死亡,上千人重伤。
这一事件给俄罗斯早已燃起的怒火火上浇油。俄罗斯人民热血沸腾,对车臣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他们只想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车臣的恐怖分子。
面对国内日益增长的恐怖主义,总统叶利钦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给车臣一个教训。处理车臣问题的全部责任都交给了普京。
权力一到手,普京就宣布对车臣开战,并下令进攻。普京说:“现在车臣将由莫斯科统治!”这场战争被称为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士兵的头盔上装有摄像头,好让俄罗斯人民看到三百名俄罗斯人的生命是如何用车臣的毁灭来偿还这次残酷的复仇。
在俄罗斯国内,普京由此树立了一个全新的英雄形象。
1999年12月,叶利钦突然辞去总统职务。到那时,普京的声望已传遍整个俄罗斯,而且他又是叶利钦的亲信。因此,在1999年12月31日,普京被任命为俄罗斯的代理总统。
2000年3月,俄罗斯举行总统选举,民众对普京表现出完全的信任。选举结果显示,普京以53%的得票率首次当选总统。
6. 普京时代:经济复苏与权力的延续
一上任,普京就开始在俄罗斯国内大刀阔斧地改革。他誓言要根除腐败,严厉打击腐败分子。军队变得更强大,人民的收入开始增加,国家GDP也在增长。
普京当选总统的好处也慢慢地惠及到了普通民众。那些曾经濒临饿死的人们,开始过上富裕的生活。通货膨胀在下降,人们的收入却在增加。
其实这一切背后还有一个原因:当时在国际上,全球对俄罗斯石油的需求正在增长。随着需求的增加,油价也在上涨,这使得俄罗斯人民的收入增加,贫困逐渐消除。
由于普京上任后俄罗斯发生的这些积极变化,他被视为一位伟大的领导人。这种影响在2004年的下一次总统选举中得到了体现。这一次,普京获得了71%的选票,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俄罗斯宪法规定,一个人只能连续担任两届总统。在2000年和2004年当选后,普京的两个任期已经届满。普京的反对者们以为,在2008年的选举中,他会被赶出克里姆林宫。但普京的脑子里正酝酿着一个谁也想不到的计划。
在2008年3月的选举中,普京推举他的亲信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为总统候选人。在普京的影响下,梅德韦杰夫赢得选举成为总统,而普京则出任总理。
普京的这一招让他的反对者们措手不及。
2011年9月,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联手修改了俄罗斯宪法,总统的任期从四年延长到了六年。
2012年,俄罗斯再次准备举行总统选举,普京准备第三次竞选总统。根据俄罗斯宪法,禁止连续担任超过两届总统,但并没有规定一个人不能当三届总统。因此,普京宣布第三次参选并投入到竞选活动中,这让那些希望看到普京退出俄罗斯政坛的人的计划落了空。
于是,反对派在俄罗斯各个城市组织了反对普京的抗议活动,但这些抗议活动对普京毫发无损,民众再次支持了他。
2012年3月,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同样,2018年,普京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2024年3月,普京第五次参加总统选举,以87%的得票率成功连任,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总统选举中最高得票率。
![]()
结语
从列宁格勒的贫困少年,到克里姆林宫的掌舵人,普京的人生轨迹,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部浓缩的俄罗斯当代史。他的故事,仍在继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