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日本陆军在二战时所向披靡,打得中国节节败退,但你真要拿放大镜一照,就会发现这支所谓的“皇军”,其实是在拼命撑门面。
光鲜背后,是一摊子没法收拾的烂账。
最表面的强大,最深的虚弱,全被一个人押上了赌桌。
他叫板垣征四郎。
1931年,东北那块地方突然变了天,背后推手就是板垣。
当时他穿着军装,在奉天军部里坐镇,按下了那场事变的启动键。
![]()
他不是为了私利,而是打心眼儿里信这条路能救日本。
他觉得,日本想继续往外走,必须先拿下中国这块地。
东北资源多,地势又好,是块肥肉。
可问题也从这儿开始。
1937年全面战争爆发之后,板垣以为自己能一鼓作气,甚至已经在地图上圈好了下一步的推进路线。
但到了战场上,事态往往不按纸面来。
![]()
中国不但没倒,反而越打越硬。
日本陆军看上去像是推进了,其实每一步都踩在空心地板上——没油、没车、连子弹都得省着打。
日本工业底子薄是摆在那儿的事情。
你看看德国,钢铁、煤炭、化工一应俱全;苏联,资源自己能搞定;美国那边更不用说,兵还没上战场,工厂就已经把东西堆成山了。
而日本呢?本土没资源,科技也不强,靠从殖民地扒拉点油水,根本不够烧。
合成燃料搞了几年,也没起色。
![]()
到了后来,连坦克都造不出来几辆,打仗的时候只能靠人命去堆。
最关键的一次转向出现在1940年。
当时陆军内部在争,北边是苏联,南边是英美殖民地,两边都想打,但只能选一个。
板垣是北进派,主张趁德军缠住苏联,从满洲那边杀进去。
他以为自己眼光够远,可惜他错估了红军的底子。
诺门罕那一仗,苏联用几天就把日军打回老家,彻底把陆军的锐气磨没了。
![]()
这时候,海军那边的声音越来越大。
他们要南下,要拿下东南亚的资源地盘,说白了就是要油。
东条英机站到海军那边去了,板垣的意见被放到一边。
他被调去当了教育总监,基本上就是边缘化处理。
一个手握兵权的大将,就这么被晾着,什么话也说不上了。
而接下来的战争方向,彻底把日本拽进了泥潭。
陆军还是老一套打法,战术思维还停在一战后,机械化部队基本没有,运输靠骡马,连部队调动都费劲。
对上中国军队还能靠经验撑一撑,但对上苏联和美军这样的现代化军队,就只能挨打。
你去看日本二战的坦克产量,跟苏联德国一比,那就是个零头。
火炮也是一样,压根儿打不出密度来。
苏军打柏林的时候,重炮一公里一门,炮弹像不要钱一样往外扔。
日本这边,能有几门山炮就算不错了。
空军也叫空军,其实连个独立建制都没有,都是陆军和海军各搞一套,互相还不协调。
唯一看上去像样的是海军。
大舰巨炮,航母编队,跟美国拼了个你死我活。
中途岛、莱特湾这些名场面,确实也打出了存在感。
但你一看战果,跟德国那边的潜艇战一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德国靠几艘潜艇,打沉了上千艘运输船,吨位吓人。
日本这边,打了半天,也就勉强过百。
看上去热闹,实则空转。
板垣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却再也插不上手。
他曾经试图改变日本的战略方向,结果被时代的车轮甩出去了。
战争结束之后,他被关进了远东法庭的牢房。
那天他穿着囚服出庭,法官念了很长一串罪名,他没争辩,只说了一句:“当时我以为那是对国家最好的决定。”
这话有分量,也沉得住。
他确实不是为了私利去发起战争的,他是真的相信那套战略,只是没算好后果。1948年,他被执行绞刑,人走了,事情却没完。
有趣的是,他临终前没写遗书,也没留话。
有人说他是看透了,也有人说他是认命了。
可无论是哪一种,都说明他从头到尾没把自己当外人。
他真把自己当成帝国的一部分,只不过牌打烂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