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中国人要是都不去日本旅游,日本旅游业就得黄”,这话听着解气,但到底是不是真的?
前阵子翻了日本观光厅的统计数据,再结合文旅部的出行提醒琢磨了下,发现这事儿还真不是空口白话。
![]()
今天就跟大伙唠唠,中国游客对日本旅游业到底有多重要,以及没了中国游客,日本旅游业会面临啥光景。
下面,谭天道地,为你解读!
一组数据戳破真相:中国游客是“金主爸爸”
别光听感性判断,咱拿数据说话才靠谱。日本观光厅2019年(疫情前正常年份)的数据显示,当年访日外国游客里,中国游客占比不到30%,但消费额却占了近40%,人均消费差不多是其他国家游客的1.5倍。
![]()
那时候“爆买”这个词,基本就是为中国游客量身定做的——药妆店排起长队,电器城被扫空货架,连马桶盖、电饭煲都成了热门单品。
疫情后的数据更直观,2023年日本旅游业复苏,中国游客刚回归就撑起了半边天,当年三季度中国游客消费额同比暴涨3倍,不少免税店直接增设了中文导购和支付宝付款通道。
![]()
更关键的是,中国游客不光买得多,还喜欢深度游,从东京、大阪这些大城市,延伸到京都、奈良甚至偏远的乡村,带动了整个旅游产业链的收入。
要是没了这股消费力,日本多少旅游从业者得喝西北风?
产业链“牵一发而动全身”,谁最慌?
可能有人觉得,少了中国游客,还有欧美、东南亚游客顶上。
但实际情况是,不同游客群体的消费习惯差太远了。
欧美游客更爱慢节奏的文化体验,花在住宿和门票上的多,购物消费远不如中国游客;东南亚游客人均预算低,很难撑起高端消费市场。
![]()
最受影响的是日本的中小旅游企业。
京都的和服租赁店,80%的顾客是中国游客,疫情期间没了中国游客,不少店铺直接倒闭;冲绳的海岛度假村,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推出了亲子套餐和中文服务,要是中国游客不来,这些定制化服务就成了摆设。
就连日本的航空公司,都开通了几十条中国城市直飞航线,一旦客源断了,航线停飞、员工裁员都是必然的事。
咱不只是“消费者”,更是“选择权掌握者”
有人说“咱不去日本旅游,是不是有点小家子气?”这话就错了。
旅游本来就是双向选择,日本要是给不了中国游客安全的环境、友好的态度,咱凭啥花钱买罪受?而且咱不缺替代选项,国内旅游市场早就今非昔比了。
![]()
想体验日式风情?苏州的园林、杭州的日式庭院,韵味一点不差;想滑雪泡温泉?东北长白山的雪质比北海道还好,云南腾冲的温泉更是养生胜地。
关键是在国内旅游,安全感拉满,语言通、服务贴心,花同样的钱能得到更好的体验。
最近文旅部数据显示,国内游人数同比增长了20%,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家门口的旅行”,这就是咱消费者的底气。
![]()
谭天道地想说:说到底,日本旅游业会不会“黄”,主动权其实在咱手里。
但咱不是要“报复性不去”,而是理性选择——你给我安全和尊重,我才愿意为你的风景买单。
要是日本继续恶化旅游环境,那咱就把消费留在国内,既保障了自己的权益,又支持了家乡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谭天道地,欢迎关注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