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小土
编辑|李春晖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的文化产品就一直尝试“走出去”。最初是电影、电视剧,接着是游戏、网络文化,继而是动漫、综艺、短剧……越来越多的中国创作者加入出海赛道。走出去,不仅是IP的需求,产业的需求,也是中国文化的需求。
在这条文化出海之路上,微博文化交流之夜也是一种新的模式尝试。11月16日,微博文化交流之夜第三站正式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落地,明星大咖发表演讲、明星串场表演、机器人红毯走秀等现场片段,成为中外网友共同讨论的焦点。
![]()
时代在变,语境在变,文化流动的逆差不断缩小,“出海”在新形势下又被赋予新的意涵,我们需要不断转化视野和身份看待这一切。
眼下,微博文化交流之夜已在全球完成三站“巡礼”,热度、话题性、影响力一站更比一站高。晚会出海正当时,这也足以说明,微博在文化跨国传播上的探索卓有成效,找到了一种更新的沟通范式。
三站三“夜”,各有不同
提到“坡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这种记忆,可能是《小娘惹》所代表的新加坡大爆剧,可能是孙燕姿、林俊杰、蔡健雅等人气歌手,也可能是范文芳、李铭顺这些国民演员。而现在,更多新鲜的、多元的网生内容,成为年轻一代打开“坡娱”的新方式,比如微博文化交流之夜。
既然名为“文化交流之夜”,自然不止于明星。事实上,美国、瑞典、不丹等国家均有嘉宾到场,其中不乏文体明星、企业家、皇室成员、政学界代表。这显然是一场面向全球的文化盛会。
活动上,任嘉伦发表主题演讲收获如潮好评,事业粉奔走相告之余,还不忘借机宣传其新剧《凤凰台上》,可谓一举两得。作为中国内地首位和新加坡旅游局官方合作的歌手,刘雨昕本就被国际粉丝密切关注,她当晚的“矜贵撕漫女”红毯造型也是掀起热议。王霏霏御姐秒切甜妹、李斯丹妮反差感、范玮琪唱了《歌手》没唱的歌,各种意想不到的惊喜接连上演。
![]()
回顾三站不难发现,微博文化交流之夜的重点始终是“人”。它用文化、娱乐、体育、旅游等领域大众熟悉的面孔,唤醒海内外观众共同记忆的同时,也串联起各个国家的文化体系,在共鸣之中形成文化共融的全球叙事。
就说新加坡这一站,热点话题从盛会延伸到科技、品牌、人文等视角,有了更多价值拓展。比如,#机器人天团首登文化交流之夜红毯#很快被顶上微博热搜,既引发了国际网友对中国文化礼仪的讨论,也让世界感受到中式科技美学的魅力。
![]()
经过三站的摸索与调整,微博文化交流之夜这一国际化文化品牌的活动价值,完成了从“呈现”到“交融”再到各国文化的“多向交流”的三级跳。在全球语境中,中国文化、乃至亚洲文化也从“被看见”走向“被认同”,这或许也意味着一个文化出海新阶段的到来。
文化出海,两条路径
探讨微博文化交流之夜的热闹,不该只停留在盛会内容,更要放在整个中国IP的出海历程里。
很长时间里,我们出海的作品都是纯文化的、或者说纯文艺的,并非大众流行内容。当初中国第五代导演在国际舞台的亮相,海外对其作品的关注多少还带有“东方主义”色彩。直到2015年前后,在海外用户对中国新娱乐内容的主动寻求下,中国文娱产业开始谋求更大海外市场,从内容输出到模式输出,逐渐成为文娱巨头的共同选择。
![]()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单个作品或IP的影响力具有时效性,热度下降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加之,已经被国内市场广泛认可的爆款作品和IP分发到海外市场,可能因文化差异难以获得共鸣。
犹记《封神》第一部海外上映时,有微博网友指出封神故事的维基百科错误连篇。外国人压根不知道姜子牙、杨戬干什么的,你让他们怎么理解封神文化?
可见,文化传播需要更多的内容、方式和路径,微博文化交流之夜就是其中一种。它既可以把新锐的、爆款的中国故事、中国符号聚集起来,又能够通过成熟的活动IP完整记录并呈现各国的人文思潮、审美趣味与大众情绪。
![]()
在这种长期主义下,平台更能推动中国文化生态的系统性输出。数据显示,微博文化交流之夜首站落地时,就有33个热搜上榜,全站讨论量34万。第二站结束,热搜上榜数量已达到144个,全站讨论量一度超过1100多万,呈现指数级增长。
如今三场活动做完,用户稳定的消费习惯也已慢慢养成,在陪伴这个晚会IP成长的过程里,中外观众甚至将它玩成了跨国交流的“新团建”。新加坡站明星阵容官宣后,不少网友就已上线寻找当地的同好或博主,提前感受、参与到活动中去。
出海的关键是什么?
在今天,文化输出不能只依靠符号、作品、价值观,而应该是一整套文化系统的呈现和交融,并且还原到相应语境里去理解,这样才能从围观到理解、甚至欣赏。
微博文化交流之夜,核心是文化,目标是交流。要做成这样一个国际文化品牌活动IP,促成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理解和情感连接,相当考验平台的生态能量。这里的生态,既包括内容质量、用户体量,也包括传播机制、运营水平等等。
微博本身就是跨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平台,世界各国的官方机构一直很活跃,@新加坡旅游局官方微博 经常分享城市文化,成功积累下80多万粉丝。此外,文娱、科技、体育等领域的海内外明星,也爱在微博分享创作故事、真实生活和心情感受。这些热度,也能转化成活动热度。
![]()
而无论何时,跨国文化的传播交流都是集体创作、集体参与的结果。中国文化的出海,需要宏大叙事,也离不开具体小我。当越来越多普通人走进微博文化交流之夜,中国故事也就更有得讲了。
因此,三场活动期间,微博还发起了#在全世界偶遇中国符号#的话题创作,吸引更多普通人参与跨国文化交流。有网友大谈品牌出海的成果,有网友分析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更多网友从饮食、娱乐、消费等视角分享自己的“偶遇瞬间”。
![]()
这并不是一场限时创作,而是长久的内容积累。微博文化交流之夜·新加坡站已经结束,仍有大量网友分享自己在新加坡遇见中国汽车品牌、京剧表演团、中药奶茶馆等元素。正是这些细碎温暖的瞬间,让文化、文明这些抽象的词汇,变成所有人可感可触可共鸣的具体生活。
而这些触手可及的内容、关于活动的讨论、对文化的热议,经过微博开放讨论场发酵,带动了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甚至被搬运到其他社交媒体,进一步形成新的讨论。比如,在微博文化交流之夜亮相的“机器人天团”上榜热搜,而后又在短视频、社交媒体掀起新一轮讨论。
有意思的是,相关媒体赶在微博文化交流之夜落地之前走上新加坡街头做随机采访,发现两国人民说起奥利给、躺平这些网络梗滔滔不绝。这再次证明了,网生内容具备更强的渗透优势,以及日常创作在跨国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
![]()
文化需要跨越山海传递共鸣,企业渴望在全球市场扎根生长。微博文化交流之夜,不只是一个平台、一群人、一些作品、几座城市的主场,而是努力让全球文化生态都能接入进来、得到滋养。三站走过,而一切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