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突发的剧烈胸痛、运动后难以缓解的胸闷、毫无征兆的冷汗淋漓——这些可能是心肌梗死的“求救信号”。作为威胁生命的“头号杀手”,心肌梗死每年夺走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心梗不是"心脏病",而是"心肌坏死"
很多人以为"心梗"就是心脏不舒服,其实它远比想象中可怕。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坏死。如果不及时恢复血流,心肌细胞会不可逆地损伤,甚至引发心脏骤停。
想象一下,你的心脏就像一座城市,冠状动脉是城市的主要供水管道。当管道突然被堵住,心脏这个"城市"的"居民"(心肌细胞)就会因缺水而"死亡"。一旦"死亡",就无法再生。
![]()
这些症状别大意!心肌梗死的“伪装术”
典型症状:
1. 压榨性胸痛:如同“大象踩在胸口”,持续时间常超过15-30分钟
2. 疼痛放射:可能波及左肩、背部、颈部、下颌甚至上腹部
3. 伴随症状: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濒死感
不典型症状(尤其多见于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
1. 莫名的极度疲劳:轻微活动即感气促乏力
2. “胃痛”或上腹不适:伴恶心呕吐,易误诊为胃肠疾病
3. 牙痛、下颌痛:口腔检查无相应病变
4. 肩背酸痛:特别是左肩背部持续性酸胀
5. 烦躁不安:莫名的焦虑感、恐慌感
值得警惕的是,近30%的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
心梗的"黄金120分钟":时间就是生命
心梗发作时,每分钟都在与死神赛跑。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越短,心肌损伤越小,生存率越高。医学上称这为"黄金120分钟"。
错误做法:
1. "我先吃点药看看"
2. "我开车去医院,比救护车快"
3. "我休息一下就好了"
正确做法:
1. 立即停止活动:让患者静卧或坐下,避免任何体力消耗。
2. 拨打急救电话(120):明确告知"疑似心梗",优先等待救护车。
3. 保持呼吸通畅:松开衣领,保持环境通风。
4. 慎用药物:
阿司匹林:若无过敏史且未服用抗凝药,可咀嚼300mg阿司匹林(非肠溶片)。
硝酸甘油:仅对部分心绞痛有效,若服用后血压低于90/60mmHg或服用3片后症状仍无缓解,勿重复服用!
5. 心肺复苏(CPR):若患者意识丧失、无呼吸或无脉搏,立即开始胸外按压(100-120次/分钟),并使用AED。
![]()
心梗的"隐形推手":你可能正在做的危险事
1. 吸烟:最危险的"帮凶"
吸烟者心梗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2.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沉默的"杀手"
这三大"三高"是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超过140/90mmHg,血脂异常,血糖控制不佳,都在悄悄为心梗铺路。
3. 长期压力:看不见的"催化剂"
"工作太忙,压力太大,我习惯了。"长期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梗风险。
4. 久坐不动:现代人的"慢性自杀"
每天坐超过8小时,心梗风险增加30%。缺乏运动,心脏得不到锻炼,血管弹性下降。
![]()
预防心梗:从今天开始的"小改变"
1. 控制"三高":
高血压:目标血压<140/90mmHg
高血脂:LDL-C<2.6mmol/L(高危人群<1.8mmol/L)
高血糖:空腹血糖<6mmol/L
2. 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后肺功能可逐渐改善。
限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25g,女性≤15g。
3. 健康饮食:
低盐(每日<5g)、低脂、高纤维
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油炸食品
4.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
5. 定期体检:
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及心电图
有家族史者应提前检查
心梗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年轻人也被它悄然盯上。它可能在你毫无察觉时降临,也可能在你感到不适时发出警告。
别再把"胸口不舒服"当作"小问题",别再把"呼吸困难"当作"累"。这些可能是心梗的信号,是身体在向你求救。
呼吸是生命最基础的活动,却往往被我们忽视。当你感到不适时,别犹豫,别等待,立即拨打1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